朱厚照快速打量黄献。但见他眉头舒展、不见忧愁;语调平和、气息平稳。

朱厚照初步判断:应该出了点事,但事情不大或者已经有人解决。

“什么事?”朱厚照不紧不慢地问,脸上保持淡定的笑容。黄献一来,殿内大部分目光都聚焦到他身上。

黄献读出密云作坊送来的急件内容:“蒙郭勒津部五十余骑兵奇袭密云,冲入作坊辖下的村子掳人想要带出关。被闻讯赶去的护卫队处决。作坊死了11位雇工,护卫队折损了5人。”

朱厚照咬着牙,脸上努力保持得体的微笑,“密云守军是干什么吃的?”

“密云多山,很多地方的城墙用夯土垒实,年久失修有豁口。小股敌人容易混进来。”马文升脸上微微发红,努力辩解道,“九边防线实在太长了。”

“呵呵。”

“兵部会处置失职的将领。自总兵官定西侯以下全都重罚!”马文升拍着胸脯表态。

密云距京师只有二百里。密云关切到京畿安危,把鞑靼人放进来实属不该。今天又是万寿节,若是被鞑靼得手,皇上脸上无光。

朱厚照摸摸下巴:“蒙郭勒津部还有闲工夫跑来密云?是达延汗送来的万寿节贺礼吧?本宫代替父皇送点什么回礼好呢?”

如果没有朱厚照横插一脚,达延汗已经顺利把能打的蒙郭勒津部收入麾下。

“土鲁番速坛阿黑麻派使者来朝贺,请求放回弘治九年被抓的一百八十一名俘虏。”马文升说道,“土鲁番、哈密远离中原,朝廷在那的掌控力极为薄弱。一场战争很难改变局势。留下战俘逼对方认清现实,比杀掉战俘、加重双方冲突更有益处。”

进士出身的马文升十分反感朱厚照不留战俘、设京观报复等疯狂的战争行为。短命的元朝证明,血腥屠杀无法让一个部族或是国家屈服。

朱厚照淡淡一瞥:“一百三十年的大明北方兵灾表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待战争的态度不一样。游牧民族适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们臣服与强者。”

马文升瞠目结舌。心道:他一定是老了,脑子不活络,才想不出驳斥太子的言论。

“九边马市都停了吧。粮食只卖给永谢布。鞑靼人想买粮,找永谢布去。”朱厚照决定加大对巴步岱的支持,给达延汗找点事做做。

马文升眉间挤出川字型:“占城粮食运到草原路上消耗巨大。得不偿失!”

朱厚照翻白眼。马文升连成本和卖价都不知道,怎么判断出得不偿失的?

“本宫没那么傻。占城粮食就近卖。供给草原的粮食找晋商们合作,收购时加个一两成当运费。出了关属于独门生意,亏不了。”垄断是最好的生意。身为权二代的朱厚照不会浪费自身优势。

朱厚照说的直白,马文升瞬间想明白。更加坚定了拿下占城一半粮食的念头。朝廷照搬太子的方法,能从草原挣一大笔。与其让奸商勾结边军赚银子,不如朝廷出面。

“占城国无时无刻不面料安南的欺压。解决不了占城之患,不能保证占城的粮食能源源不断地运来。臣的提议殿下以为如何?”

朱厚照满口答应:“好啊!占城能种一年两熟的稻。靠近占城的安南地区粮食产量应该也挺高。顺便拿下我们自己种点。”

“安南是不征之国!”马文升拔高音调提醒。

朱厚照满不在乎:“太祖托梦给本宫,把安南从不征之国的名单中剔除。”不适应时代的规矩就得淘汰。

马文升为了健康着想决定终止与太子的对话。他突然觉得劝谏弘治帝纳妃是不错的主意。

万寿节在低调又不失庄重的氛围下落幕。

朱厚照出于别样的心思,在七月初四的《京报》中附送了一份信。信中要么是一张手掌大小的速写纸,要么是一张200文到一贯不等的囚牛宝钞。

别人以为朱厚照撒钱出去是想让皇上与民同乐,忽视了报纸上专门介绍囚牛商行三楼珍宝厅的广告。广告采用彩色雕版印刷,卖品画的栩栩如生,并附上明码标价。信刚好粘贴在广告版面,使得每个买报的人都不会忽视广告。

搞事情是要银子的!

计划外的出征占城动用的银子绝对不是小数目。

开发大宁等朵颜三卫原来的驻地投入不小。

筹备了几个月的养老院亟待资金到位开张。

皇叔们的安家费也要抓紧还。

……

左敬送的珊瑚树、晋商送的见面礼、李广、韦泰、钱能府上抄出的从宫中偷走的珍品都能卖出好价钱。二代的优势就体现在这里。

————

京师、南京两京的权贵巨贾们忙着让下人们擦拭从库房搬出的银锭与通宝。太子终于同意用银钱购买宫中珍宝!大家猜测:定是太子拿不出收买两万颗人头的二十万两才会变卖宫中财物。

《京报》送达大同,引来了骂声一片!无数人看了报纸才知道太子根本就不在镇守府!太子早在万寿节前秘密回了京。

大同官员关上门骂娘。他们给京里的后台写信传递消息。谁知道太子来这么一出。害的他们被后台骂,甚至还断了京师的人脉。

晋商气得吐血。报纸上说他们为了钱没有底线,情报、兵器、女人什么都能卖。然后,广告上出售的珍品有不少他们非常眼熟。正是他们送给太子的礼物!

太子为了筹钱把礼物卖掉,谁比谁更没有底线!

大同的将士们倒是挺开心。大同一战终于定下胜利的基调。很多人的官阶得到提升,抚恤金也到了位。报纸还说,朝廷将拨款五万两银子,赏赐大同、宣府两地的有功将士。

代王在王府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弹劾镇守太监左敬对宗室不敬、收受贿赂。又弹劾太子不知天高地厚。言语之间没少埋怨太子,想把太子遇刺的责任推给太子的人。

“怎么办?怎么办啊!”代王唯恐弘治帝给他穿小鞋。

最后在王府长吏的建议下,响应《告宗室书》,借出三万两给太子。同时还让长子进京,试探弘治帝的态度。

老朱家根本没有大肚的人。外头都把朱厚照说死,选妃、挑继子一起弄上。弘治帝会不生气吗?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