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询去了一件心事,高高兴兴回到县城,沿街游玩。韩琦却兴致不高,推说累了,先回客栈,叫人烧水送到房间,关了房门仔仔细细洗了澡,换上裙子,打开梳妆盒,轻描娥眉,略施粉黛,梳洗完毕,躺在床上沉沉睡去。

不知睡了多久,听到李询在外面叫她开门,韩琦睁开眼一看,天已经黑了,起来开了门,李询进来问道,“你一个人在屋里做什么呢,也不去吃饭。”

韩琦点亮蜡烛说,“刚才回来睡了一觉,还没觉得饿,你先去吃吧。”

李询就着烛光看她,穿一件红色窄袖短衫,下边青色曳地襦裙,显得身材修长,亭亭玉立。出门这些天,每天看她穿一身男装,都快忘了她是个女人,应该避讳嫌疑的。

韩琦被他盯着看的脸红发热,仍旧倒在床上,自言自语道,“也不知道哥哥走到哪里了。”

李询反身插**闩,紧挨着她躺下叹气说,“还是你们兄妹情深,你心里只惦记他,就不知道我白忙一场,一个谢字都听不到,心里是什么滋味。”

韩琦笑道,“正是俗话说的,大恩不言谢,我也没什么东西能报答你,暂且记在心里吧。”

李询也笑道,“我可等不得许久,上回是谁说的,要和我做个知己,相守一生?”

韩琦捂脸娇笑,赖不过去,羞答答宽衣解带,吹灭了蜡烛。

俩人一张床上睡了好几年,今日水到渠成,终于修成正果,都是平生第一次。一个美玉无瑕,一个英姿勃发,缠绵一宿,各自尽兴,胜过新婚夫妻,第二天起来,启程去洛阳。

再说秀英夫妇,听王大人回来告诉李询在朝堂被封东安郡公,拜寿州刺史,十分高兴。王大人又说南昌公主和驸马有意选小王爷做东床快婿,叫我回来问王爷的意思,还说小王爷自己已经下聘礼了。他们就等着这边花轿去接了。

元庆听了哈哈大笑,秀英追问,询儿哪来的聘礼?王大人说,万岁赏赐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小王爷都留给公主了,想来是无意之举,公主的玩笑话罢了。

秀英不再说话,王大人走后,元庆说,“秀英,我们就按皇姐的意思办吧,询儿的生辰八字,皇姐早看过了,想必是和婉儿相契合的。还有一件事,何大人前几日请人来提亲,要娶暧儿做儿媳,你看何公子怎么样?"

秀英不高兴的说,“王爷都有了主意了,还问我做什么?"

元庆笑道,“我不是在和你商量嘛,孩子们都长大了,这些终身大事也该定下来了。”

秀英说,“询儿的婚事,我做不了主。暧儿的事,还是过几年再说吧,我舍不得她嫁人。”

元庆起身走到她身边劝道,“暧儿已经十六岁了,也不小了,我也舍不得孩子呀,做父母的,早晚都要替他们打算这件事,还是早些放手的好,再说又没有嫁出成都城,出嫁了还能常回来看我们。”

秀英听了,仿佛女儿已经离开她,眼圈已经红了,元庆抚着她双肩安慰道,“就算孩子们都走了,不是还有我陪你吗?”

秀英哽咽说,“我是怕暧儿和她姐姐一样,婚后不如意怎么办?”

元庆忙解释说,“不会的,暧儿跟何公子认识很长时间了,两个孩子常在一起玩,都有意思了,要不你去问问她,她若不愿意,我怎么会勉强她?圆圆当时没在我们身边,没办法替她打算,不然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秀英,我们暧儿是有福气的,虽然没她姐姐长得好,也没姐姐聪明,但是以后肯定比圆圆生活的要幸福。”

秀英听了,仍然不能释怀,对元庆说,“既然王爷已经都想到了,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想让暧儿在家多呆几个月,多给她置办嫁妆,我才安心。”

元庆笑道,还用你说,嫁女儿何必那么着急,要急的是何大人他们,是不是?秀英不禁破涕为笑,说,“娶媳妇我们也不急,偏偏皇姐要急着嫁闺女,留着询儿也不让他回来。”

元庆说,“询儿才十五岁就封了爵位,比状元及第还要光彩,只要他不惹事生非,在外面多玩几天也没什么。”

秀英说,“都说知子莫若父,王爷还不放心儿子吗?”

元庆说,“询儿到底还年幼,从小生长在王府,民间百姓艰难看不到听不见,多在外面走走,长点见识也好,就怕他在京城结交些皇亲国戚,不三不四的人,做些叛逆之事,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所以我叫王大人跟着他,约束他一些,没想到他先把王司马打发回来了。”

秀英笑道,“我知道他离开家,就要生是非,幸好这几年我叫韩琦跟在他身边,时常管住他不让他做出格的事,现在询儿长大了,韩琦估计也管不住他了。”

元庆说,“既然这样,还是早成家的好,婉儿也是知书达理的孩子,不会看着他瓷意妄为。”

秀英挖苦他道,“若能靠媳妇管住他,儿子也太窝囊了,也算你我无能。”

元庆笑道,“当年我们成亲以后,我不是也听你的吗,现在哪里无能了。”

秀英笑着说,“你还说,你听我话的都是小事,大事才不肯听我的话呢。”

元庆感慨岁月如梭,转眼我们的孩子也都要成家了,拉着秀英的手说,“人生难得一知己,我能娶你为妻,相伴到老,今生没什么遗憾了。”

秀英微笑着靠在他怀里,夫妻俩一起享受这甜蜜温馨时光。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