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英恰知道,这些被击穿的铁板,应该是明军将距离拉近到五十步后的成果。
可是,在五十步远的距离有这种威力,也是非常惊人了,这已经远远超过弓箭了。
不过,由于他看不清楚铁板究竟有多厚,所以也不知道防御力能不能与建虏的重甲相媲美,如果比得上建虏的重甲,那就更可怕了。
“明军鸟铳的威力,为何会提升如此之多?”
贵英恰有些不解,随即心头一动,好像注意到了什么,便立即向天启的腰间看去。
因为他与那些演练的明军火枪兵距离有点远,看得不是很清楚,但他在之前拜见天启时,看到天启的腰间一左一右各挂有两支短铳。
果然,仔细一端瞧,他就发现了一些问题,火绳不见了,在铳管的底部一侧则多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奇怪部件。
他随即又看到上面夹有一块小石头,小石头此刻正与一块小铁片贴合在一起。
瞬间,他就想到了石头应该是燧石。
“难道是靠燧石完成的点火?”
虽然好像只有这样一个解释,但贵英恰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凭燧石那点火星就能点着火药吗?
就算能点着,恐怕也要撞好多下吧,这要是在战斗时,还不得急死。
可从刚才明军的射击情况看,显然没有那么不堪,每轮射击,似乎都点火成功了,就算有失败的,应该也很少。
竟然之前从未听说过明军有这种火枪,看来这是明国人制造出的新式火枪。
“周将军,你们的进展不错,不过,还是不够,还要继续加强操练,务必让射击速度越快越好。”
天启认真的对周遇吉道。
“是,万岁。”周遇吉连忙应令,这一刻,他对天启更加敬佩了起来。
通过这段时日的实弹操练,他越发能感觉到燧发枪这种战术的威力,这除了燧发枪本身比鸟铳更加优良之外,和这种操练方式和战术布置也有不小的关系。
而这些,都是万岁传授下来的,这怎能不让人叹服?
天启吩咐继续操练,随即便转过身,对贵英恰道:“贵使,请。”
“是的,陛下。”
一行随即向李邦华的指挥营帐走去。
作为一名沙场老将,贵英恰迅速看出来,大明皇帝身上穿着的,竟然是一套重甲。
而且,显然已经穿了不短的时间了,可即便如此,举手投足间依然轻松自如,这哪里像一个躲在深宫大院中摆弄木工的皇帝?
他不知道,天启为了适应这套重甲,哪怕是在宫中,也经常穿着,所以早已经适应了这个重量,只要不是穿着去翻山越岭、去打仗,这样走走停停,一天都不成问题。
营帐中,天启高座在上首位,大明的官员依次坐在左下方,而为了表示对贵英恰的重视,他被安排在了右下方首位,和他随行的几人在他旁边依次而坐。
双方坐定之后,贵英恰站起身,和他随行的几人走到中间,单膝跪下行礼道:“蒙古国使臣贵英恰带来蒙古大汗诚挚的问候,并向大明皇帝陛下献上珍品,以表达蒙古大汗对大明皇帝最崇高的敬意。”
说罢,他从怀中摸出一块毛皮,上面列举的是进献贡品的清单。
一个大汉将军上前接过,然后递到了天启面前,天启只是随便扫了一眼,无非是一些良驹、皮毛之类的。
天启豪爽的道:“好,多谢蒙古大汗美意。”
“朕早听闻林丹汗志存高远,以统一蒙古草原、恢复黄金家族荣耀为己任。朕就送他一支随身用的火枪,祝他早日成功。其他赏赐之物,待朕回宫之后再拟定。”
说罢,直接从腰间摸出一把短铳往桌面上一放。
“多谢大明皇帝陛下。”贵英恰毫不担心大明的赏赐会低于自己带来的东西,而且他自己对明军这种新式火枪也颇感兴趣。
那大汉将军正准备将火枪送给贵英恰,天启突然出声道:“慢着。”
说罢,又重新抓起那支短铳,解释道:“这枪膛里面可是装好了弹药,以防走火,还是打出来的为好。”
说着的同时,他直接将击锤掰下去,然后斜向上举起火枪。
“砰”的一声,天启毫不犹豫的抠动了扳机,营帐顶部瞬间被打出一个通透的窟窿,在场的不少人都吓得一颤,包括还跪在地上的贵英恰。
“好了,现在没事了。”天启随手将短铳往桌面上一丢。
大汉将军这才双手捧起,走到贵英恰面前并递了上去,贵英恰连忙接过,枪管是热的,枪口还在冒着几缕青烟,浓郁的火药味钻入鼻腔。
天启随意的送出燧发枪,并不是头脑一热而为之,而是提前早就想好的,包括刚才这一枪。
因为他并不担心流落出了样品,就会被蒙古人,甚至是建虏仿制出来。
虽然现在的枪炮制造工艺与后世相比显得非常粗糙简陋,但也是需要一个相对发达的生产体系。
不管是蒙古也好,还是后金也罢,都不具备这样的体系,有样品也造不出来。
就如同葡萄牙人在澳门卜加劳火炮厂生产出的火炮,在全世界都响誉盛名多年,很多当世强盛的国家都购买过,也包括大明。
可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这还是大明有成熟的铸造体系,像蒙古和后金,连铁器都需要进口,怎么造这些玩意儿?
天启记得皇太极有能力制造媲美大明的枪炮,还要等到孔有德投降之后,因为孔有德带去了大量工匠,还有现成的火炮,这就相当于把大明的军工体系给搬过去了。
现在自己肯定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那建虏想自己造枪造炮,那更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所以他完全不担心一些样品落入建虏手中。
连建虏都如此,蒙古人更不行了。
再说,也不可能杜绝建虏拿到燧发枪样品,这些年建虏都从明军手中缴获了多少火枪、火炮了,别说造了,连用都用不好,主要依靠归降的汉人。
贵英恰小心的收起短铳,一瞬间,他甚至有种错觉:“眼前的明国皇帝,难道是明国派人冒充的?”
可这个念头刚一生起,就被他自己给迅速扑灭了,没有哪个帝国会做出这种愚蠢的事情。
“贵使,请入座。”
贵英恰回过神来,连忙道:“多谢皇帝陛下。”
语气中,透露出对天启的越加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