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北部有大河,印王以恒帝之号命名为恒河,恒河流域更是一巨大平原,为畿内平原的二十倍,跑马三天不到头,地面平坦,河网纵横,土地肥沃。
律帝继位,继续秉承恒帝南拓遗志,律帝三年,华阴氏迁震旦,于孟南建库城(库尔纳),初二万人,于孟中建达城(达卡),初三万人,又建加城(加尔各答)。初二万。
长子封孟中达城,称孟公,次子封库城,称纳侯,庶长子封加城,称答侯。
律帝七年,清华氏南迁震旦,至恒河中段建华氏城(巴特纳),初四万人,又建杰城(拉杰沙希),初二万人,建穆丘(穆扎法尔布尔),初二万人。
长子封华氏城,称华公,次子封杰城,称沙侯,三子封穆丘,称穆侯。
华阴,清华二族乃老牌大贵族,明智的躲过了恒帝时的大清洗。律帝时又看清形式,举族南拓,第一次花八年,迁十五万人,领地还给天子,只留一小支,看守祖宗长眠之地。
律帝八年至二十年为第二阶段。共封一公,十候,二十一伯,四十四子,男爵无数。共十七万人。至此,天子处不再往震旦,宗南二地封建。
印王与众诸侯以城堡为中心,四处出击土著,俘获为奴隶,修城建道,挖沟排水,至律帝二十五年就有七十万奴隶野人。
震旦,宗南与天府太远,纪年不便,律帝乃令宗华皆以恒帝出生那一年为华历元年,所有宗华泛围的大事皆记为“华历某某年,帝某年某月,王某年某月”,一些小事政令,为方便民众记忆,还是如常为“王某年某月”。
华历某年为整个宗华泛围内,至恒帝初及以后皆用,帝某年则为在位之帝,王某年则是小泛围纪年。
是以纪年来强调文明同一性,诸王尊帝性,诸侯尊王性三者合一的制度。
如华历八十九年,律帝二十七年,印王二十八年月春,第一任南巡使至西瓦城,命今使用新的记年法,同时将用了二十六,废了无数人力物力才复刻完成的《丰恒华藏》,分送甸,印二王处。
第一任南巡使为畿内公卿,成公成正。畿内之公出外,位比王爵。
成公至震旦,听闻印王老而昏庸,竟有废嫡立庶的想法,多年不立王世子,不亲王后。
先惊后怒,复平静下来,又暗中调查出华公祭土著之河神,散侯娶土著之女,妻妾没生男丁,土著生了一男丁,竟立为继承人。
成公暗中联合孟公,纳,答,沙,穆四侯为首,十位诸侯联合。与印王家臣中早有不满者,里应外合,发动政变。
成公有律帝所赐的青铜柄玉钺,代表征杀大权,又有南巡使玉册,代表废立之权。
于是逼印王立嫡子为王世子,又将他偏爱的庶子一家皆杀,其宠妾也杀。
接着废了初代华公,囚禁至老死,扶其子上位。推倒印国泛围内所有土著神庙。又杀散侯土著妾和所生之子,将散侯一远亲嫡子过继过来。
成公性格刚烈,杀伐果断,他认为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见印国诸侯对土著多有纵容,有些部族是举族投降,印国诸侯竟保留其长老地位,部族也同居同住,如同附庸。
成公大怒,心想如此一来,后患无穷,土著较宗华人多,如此群居于诸侯城池之旁,一但学会农业,建筑,冶炼等文明技术,还不得翻天了!
恒,律二帝封建震旦,可不是来提升土著蛮人技术,推动土著社会进步,而是要将宗华文明移植复印在震旦。
“水稻的种子,种在任何田里,也是为了收获水稻,你们到好,费劲千辛万力,远隔千里而来,开垦出田地,修建沟渠引水,结果长出的却是麦子,甚至连麦子都不如的杂草!比稻子还多,何其愚蠢,简直荒唐!”
成公如此怒喝众人。
于是成公摄政印国,主持下令,将所有部落打散,男女老幼,全部分散。一人反抗杀一人,十人反抗屠族。杀了五万反抗者后,成公惊觉,土著人数还是太多。
于是将老者皆杀,又将所有青壮男女分开。男的全部贬为奴,约有二十五万。女奴二十万。
第一年至第十年,男十万农奴开垦农田,以千人为单位为一垦,一垦有二十民宗华平民指导其种田,有二百士卒看守,十名能识字统计的士族管理。
为防止逃跑全部带上皮制脚链。
一垦为五千亩,全种水稻,亩产五十公斤,一年可二十五万公斤。
为了农奴开垦有力,每人一天约食一斤米,一垦年耗十七万公斤。另七万公斤收为各诸侯所有。
全国共有一百垦,准收获七百万公斤,运输路上消耗一百万,还有六百万。
印国宗华人有七十万,农人六十万,共十万户,每户分得百亩地,每户分二女奴。一年得五千公斤,每日自食五斤,一年食一千公斤。还四千公斤。本来为了吸引移民,就把税赋定的很低,一年只用上交五百斤粮食。
所以所有印国诸侯从平民那一年所得粮食就有五千万公斤。
所以一户农人一年竟还余二千多斤。农人又与工匠交易,获得工具,衣服。
还有十万宗华人,五万是工匠,四万是常备兵,五千是诸侯仆人,官商,另外不到三千才是诸侯,贵族。五万矿奴。
以上是不生产粮食的,十五万人一日吃五万至六万公斤(还有和其他食物辅助),约一年吃二千万公斤。
工匠分散各处,属于各诸侯,成公招二万五千工匠集中于瓦城,五万矿奴集中开矿,炼出矿石,前三年全部打造农具,先分发奴垦区。后三年打造兵器,分发诸侯。七年后解散,返还原处。
还有十万男工奴,五万被成公用来集体修建印国整体性道路,大规模灌溉系统,另五万今年扩修华氏城,明年扩修西瓦城,小城各分二万五,同时修。
从奴垦区收得六百万,平民收得五千万,去掉二千万,十万男工奴日食五万公斤,一年一千八百万公斤。
再去掉损耗,印国每年竟余一千二百余万公斤粮食,以至烂在谷仓。
成公将二十万建康女奴分与平民,鼓励多生子,而且每户多有余粮,养的起小孩。每户多有二至三个小孩能长到成年。
二三十年后,十万户平民当合计百万人。
成公摄政印国三十三年,来时人口七十多万,返回时翻一倍,达到一百五十万,粮食多的烂在谷仓,可见这段时间内,印国之兴盛。此时距离印国立国已有五十年。
成公维护宗华传统,不得废嫡立庶,贵族可娶纳平民为妻妾,不可纳土著,不得互相攻。
在建设开发恒河平原时,一方面有诸侯自己开发,一方面又有成公统力开发,用农奴集体大规模开垦农庄,集体修建大型水渠,集体开矿。
同时更重要的是土著依性别年龄男女分开,十岁以上男性为男奴,随男走。十岁以下男性,和所有女性溶入宗华平民家,十岁以下男童成为家中养子,女性与宗华平民通婚。
土著中,十岁以上男性皆累死于劳作中,没有机会繁育后代。而十岁以下男性又溶宗华平民家,守宗华习俗,说宗华语言,女性又与宗华人通婚,生下的自然是宗华人。
成公又规定,二十年内,成长起来的土著男性也不得和土著女性通婚。如此一来,百年后,印国就再无土著,而尽是宗华人。
成公不是一味的杀光所有土著,而是男女分开,土著不再有机会生出下一代土著。
成公此法有多个优势,一,用男土著提供劳动力,建设新地。又开设奴垦区,收缴全部粮食,又减轻印国平民负担。
二,平民余粮一多,成公又鼓励,又的了女土著。自然多生多养。如此下来,此消彼长。
三,较大的抹去土著原有文化,语言痕迹,而以宗华文化代替。
成公将《丰恒华藏》带进二国,不仅使印,甸二国人是宗华人,魂也是宗华魂。
第一任南巡使就是如此加深二国的宗华文化属性。
在印国实行的所有政策,不仅在当时当地,甚至是后世无论何地,都证明是最有效的不改变宗华文明特质,不一味杀伐而快速同化,治理建设为一整体的开拓新地的一种方法――后世皆称为成公之制或成公之法。
成公见印国已稳定,土著再无翻身机会,甚至再过几十年就没土著,土著文化也办法影响印国文化,印国士族带来治理制度的同时,也带来了语言和文字系统。
《丰恒华藏》又是集结了宗华文明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包涵法律,医学,建筑,官制,伦理,哲学,天文地理,文学诗歌,农业制造,神话宗教,历史典故等等。
于是成公又至甸国,无奈年龄已高,无法继续北行。
成公是华历四十年,恒帝二十五年出生。律帝二十七年奉命南行,当时已有五十岁,在印国待了三十三年,到瓦城时,已经八十八岁高龄。
此时律帝已于华历九十三年,律帝三十一年崩,律帝隔代传其孙,为井帝。
现在竟已是华历一百二十八年,井帝三十五年。
成公至瓦城,甸国已传成公治印的事迹,第三代甸王尊称成公为尚父,热情款待,精心照料,如同亲父,二年后,成公安详去世,终年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