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四月十三。
眼瞅着就要步入四月下旬,一向少雨的京畿之地的空气中也不由得弥漫着令人不适的温热,好在如今大明朝表面上的"内忧外患"尽去,倒是令人心神轻松不少。
南直隶的"捷报"已是传来半月有余,为非作歹的"达官显贵"们已被陆续押回京师,交由三法司会审。
如众人所猜测的一般,对于这些敢在背后上蹿下跳,丝毫不将百姓民生放在眼中的"乱臣贼子",紫禁城中的天子没有丝毫容忍。
连续多日,五花大绑的"乱臣贼子"们被押至菜市口斩首,浓郁的血腥味经久不衰。
除此之外,远在三千里之外的陕西也有"捷报"传来,虽然详细内容尚没有流传出来,但整个京师却是为之哗然。
内阁及六部九卿们已是连续两日被天子召至乾清宫暖阁议事,却始终悬而未决,风闻奏事的御史言官们也是接连上奏。
瞧得出来,这封自陕西而来的"捷报"影响深远,关系重大,就连当今天子也不敢随意决断。
...
辰时刚过,沉闷的钟声尚且在京师上方悠悠回荡,但位于内廷深处的乾清宫暖阁内已是人满为患,满堂朱袍。
如同刚刚经历过一场争吵一般,在座朝臣的面色皆是有些涨红,气氛也有些"剑拔弩张",于角落处伺候的宫娥内侍更是心惊胆颤。
书房前列,内阁首辅方从哲与次辅刘鸿训四目相对,分别两侧,眼眸深处皆是涌现着些许恼怒,全然没有往日的稳重。
至于另一位阁臣孙承宗倒是显得"无所事事",微微眯着眼睛,好似假寐一般,没有陷入到身前二人的争吵之中。
但令人有些没想到的是,一向沉默寡言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却是没有选择置身事外,而是罕见的坐在次辅刘鸿训的身后,表达着对次辅的支持。
除了户部尚书毕自严之外,余下的兵部尚书王在晋,礼部尚书徐光启,工部尚书毕懋康则是眉头微皱,不发一言,叫人猜不透其心中想法。
"诸位爱卿,关于三边总督孙传庭提议的摊丁入庙一事,还是要尽快拿个决断才是。"良久,朱由校清冷的声音于暖阁中悠悠响起。
虽然大明天子面色平静,声音也是波澜不惊,但距离其最近的司礼监秉趣÷阁王安却是清楚的感受到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些许不满。
距离陕西"捷报"传来已是整整两日了,但在场的朝臣们却是始终争执不下,尽管有延安府的例子在,但以内阁首辅方从哲为首的臣子们仍是寸步不让,说什么也不肯"让步"。
就在刚刚,双方又争吵了一次,却依旧没能分个高下,这在天启朝,可谓是头一遭。
但王安心中也知晓,不怪在场的朝臣始终争执不下,实在是三边总督孙传庭的奏本过于骇人,他竟然提出废除"丁税"。
要知晓,自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以来,这"丁税"便是历代王朝收取赋税的重要途径之一,乃是奠定一个王朝的根本所在,焉能轻动。
虽说孙传庭在奏本上详细阐述了废除"丁税",转而将其平添到"田税"中的优势,又有延安府这个现成的例子在,但在场的朝臣包括身旁的天子都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这"丁税"可是关系到整个大明王朝的国本,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陛下,"不多时,内阁首辅方从哲缓缓起身,其饱经沧桑的脸上瞧不出半点倦容,反倒是斗志昂扬的拱了拱手,朗声说道:"这丁税乃是我大明国本,历代王朝皆是沿用,岂可胡乱废之。"
"虽有延安府这现成的例子在,但也不足以映射整个大明,勿要忘了昔年一条鞭法的教训.."
此话一出,整个乾清宫暖阁瞬间鸦雀无声,就连同样斗志昂扬的次辅刘鸿训也是下意识的抿了抿嘴,眼中涌现了些许忌惮之色,显然对于方从哲的话语也是存了三分认同。
自西汉以来,不知多少能臣干吏和帝王前仆后继,想要扭转日渐衰弱的国运,并针对效率低下的"赋税"做出改革。B
可结果呢,无一例外的皆是失败,这足以说明"丁税"的不可替代性。
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可谓是权倾朝野,他也曾试图为大明"续命",近乎于独断专行的推动了"一条鞭法"。
如历朝历代大部分的改革一般,张居正推行改革的初衷也是为了改善底层百姓的境遇,但如此行径,势必损害到地主豪绅的利益。
最初的那几年,张居正凭借着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及遍布天下的党羽,的确通过"一条鞭法"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一度令大明呈现中兴之象。
只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张居正撒手人寰,饱受"欺压"的富绅豪商们便是迅速展开了报复。
虽然从明面上看,张居正是因为早年间行事过于严苛,导致幼年的万历皇帝对其心生不满,故而落了一个死后遭到清算的下场。
但万历皇帝如此行为的背后,究竟有没有平息各地富绅豪商的"愤怒",用以维系地方平稳的深意,却是不为人知。
随着张居正遭到清算,曾经轰轰烈烈的"一条鞭法"便是黯然收场,虽然彼时的所有朝臣心中都清楚,此法对于大明利大于弊,但却没有人重提此事。
毕竟这大明虽说是朱家人的天下,但也是"天下人"的天下,尤其是在"皇权不下乡"的偏远地区,那些传承久远的富绅豪商更是说一不二。
毫不客气的说,如今的大明甚至连"改土归流"都没有完成,西南大地仍有不少拥兵自重的土司在虎视眈眈,天子便想要"摊丁入庙",此等念头实在是有些天真了,步子迈的太大了。
"陛下雄才伟略,何必急于当下。"
"以陛下的才干,只需好生经营大明二十年,便可令四方来朝,届时便再推行这摊丁入庙也不迟.."
也许是觉得自己的言语有些过激,扫了朱由校的面子,人老成精的内阁首辅方从哲马上着补了一句。
而鸦雀无声的乾清宫暖阁,也因为他的这番话语,再度"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