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狩?"
寂静的大殿中,敏感的字眼骤然响起,令得在场众人呼吸猛地急促了起来,幽暗的灯光下,将皇太极惨白的脸色映衬的隐晦莫名。
昔日努尔哈赤尚在的时候,国内便有朝臣针对明廷日渐丰满的"羽翼",提出了"北狩"的想法,建议保存实力,暂避锋芒,图谋后来。
如此"真知灼见"一经提出便是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除了范文程这等文臣持赞同的态度之外,就连皇太极也是趋于心动。
只不过当时老酋病入膏肓,国内又正值兴兵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的关键时刻,故而这番建议便是被耽搁了下来。
随后便是老酋病亡,四贝勒皇太极继位,忙于维持国内各方势力的平衡,错过了"北狩"的最佳时机。
现如今范文程旧事重提,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块巨石,迅速便引起了涟漪,在场的众人皆是垂着头,沉默不语,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一旁的济尔哈朗闻言倒是神色一动,他们大金勇士拥有无与伦比的机动能力,又是熟知地形,即便是明廷的官兵有心追逐,也是望尘莫及,"北狩"倒是不失一个好办法。
不过还未等济尔哈朗欣喜太久,他便是迅速意识到了这"北狩"背后潜在的"漏洞",令其稍稍舒缓的眉头再度紧锁起来。
"明廷即将兵临城下,本汗如何北狩?"
"难道要本汗丢下这城中的妇孺老幼,跑到草原上苟且偷生吗?"
不多时,汗位上的皇太极便是迅速理清了头绪,冲着范文程悲惨一笑,声音中流露着浓浓的无力感。
且先不提虎视眈眈的明廷大军是否会放任他们顺利逃窜至蒙古草原,单是如何安顿这赫图阿拉城中的族人便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经过明廷近些年的攻伐,女真八旗损失惨重,即便是多次重组也没有恢复昔日的巅峰,但除了这些悍不畏死的儿郎之外,国内还有数万妇孺老幼,这些人也成为了"北狩"的最大阻碍。
毕竟这些人可不像正值壮年的八旗勇士,可以迅速的转移,这可是涉及到数万人的"迁徙",谈何容易。
若是不考虑这些"累赘",凭借八旗勇士的脚力,自是可以洒脱的离开赫图阿拉,无论是逐鹿草原亦或者威逼朝鲜,都可从长计议。
只是他根本承担不了如此行事所带来的恐怖后果,莫说他皇太极继位时日尚短,只是勉强维系着国内各方势力的平衡,即便是努尔哈赤在世,若是敢抛弃赫图阿拉城中的普通百姓,强行号令八旗"北狩",恐怕也会瞬间引起兵变。
毕竟可不仅仅只有汉人才会"故土难离。"
故而范文程的"北狩"提议虽然听上去令人心动,但实际上却是没有半点可行性,除非明廷能够就此撤军,才有些许可能。
仔细想来,努尔哈赤刚刚亡故的那段时间反而是"北狩"的最佳时机,一方面是皇太极刚刚继位,暂时无人敢违逆他的权威,另一方面则是大金暂时不用担心明廷所给予的压力。
但以现在的形势来看,"北狩"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听到皇太极如此言说,一些女真贵族便是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眼中刚刚升起的些许精光瞬间消失,身躯也是变得佝偻起来。
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了,难不成他们只能坐以待毙不成?
一念至此,一股绝望的气氛便是在大殿中迅速蔓延开来,一些人甚至顾不得大金国内森严的规矩,猛地瘫坐在地,心如死灰的低喃着:"完了,全完了。"
这些人要么是追随努尔哈赤起兵的"老臣"的后代,要么是投降大金的朝鲜官员亦或者辽东官员,还有像范文程这等主动投诚的"汉奸",身家性命与大金息息相关。
若是大金正值巅峰,他们这些人自是可享受荣华富贵,但倘若大金就此坍塌,他们这些人断然没有"置身事外"的可能,不提皇太极不会允许他们就此抽身,明廷那边也不会饶过他们。
他们早已是与大金这艘摇摇欲坠的破船捆绑在了一起,下不了船了。
"范先生,可还有良策?"
无视了那些瘫坐在地上自怜自爱的朝臣,皇太极转而向身旁的范文程投去了求助的眼神,希望面前的这位汉人能够再度"力挽狂澜"。
只可惜范文程并未能够按照皇太极想象中"侃侃而谈",而是悻悻的摇了摇头,看上去颇有些江郎才尽的落寞感。
局势恶化至此,除非皇太极能够点石成兵,否则即便是努尔哈赤复生也是回天乏术,范文程已是想不到半点为大金"续命"的办法了。
明廷的反击来的太快了,也太凶了。
"呵,既然如此,我大金跟明廷拼了便是。"
"给阿敏传令,放弃清河堡,将儿郎们尽皆带回赫图阿拉,本汗要与明廷决一死战。"
正当所有人相顾无言的时候,汗位上的皇太极忽然重重的拍了拍身下的王座,语气也是变得阴森,眉眼之间已是涌现了一抹狰狞。
他们建州女真崛起于微末之间,十数年间经历了无数次生死搏杀,才拥有了威震辽东的大金。
既然"委曲求全"无望,倒不如决一死战,兴许便能在生死间被他觅得一丝生机,重现萨尔浒之战的"辉煌"与"天命"。
"传令豪哥于德格类,即便是那些朝鲜俘虏和蒙古八旗都打光了,也要给本汗拖住明廷北路军的步伐。"
一语作罢,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身材肥肿的皇太极已是变得气喘吁吁,但是其眉眼之间的杀意却是愈发浓郁,并且毫不掩饰的在殿中众人的身上掠过,其意不言而喻。
"是,大汗。"
不管心中作何感想,在皇太极蕴藏着恐怖杀机的眼神中,众人只得规规矩矩的躬身应是,整齐划一的声音在深夜的大殿中悠悠回荡,久经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