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陷入一片恐慌的朝鲜不同,三千里之外的京畿之地却是一片热闹景象。
自打进了九月之后,这空气之中的燥热便是稍稍退去,转而带上了一丝湿润,算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时节了。
若是再过些日子,天气怕是又要开始骤降了,一想起过去几年的寒冬,京师附近的百姓们便是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这几年的冬天确实有些太冷了。
故而家中稍有些余财的百姓皆是提前买好了粮食等物,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凛冬,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只要一进了十月,这气温便是会骤然下降。
除了采购粮食之外,京师之中最近还掀起了一股"下海热"。
朝廷已于日前正式下达了诏令,并发邸报传至天下各府县:自太祖时期便一直存在的海禁,被正式解除。
天子下令,于福建省福州府,泉州府,广东省广州府,浙江省宁波府设立通商口岸,允准民间船只出海贸易,并受大明水师的保护。
其中税务问题,由户部派遣干吏及税课司共同操办。
消息一出,天下为之一震,几乎稍有见识的百姓们都意识到这其中蕴藏着何等恐怖的利润,不知有多少百姓拖家带口,赶至福建,浙江等地。
...
...
乾清宫暖阁内,朱由校一身衮龙袍坐于案牍之后,面色阴晴不定,手指轻轻敲击着面前的御案,上面胡乱摆着几本有些褶皱的奏本。
"都说说吧,该当如何。"
见得堂中所有人皆是沉默不语,朱由校不由得抿了抿嘴,自脸上升起一抹不悦,有些不满的说道。
朝鲜国内居然出现叛乱,而且叛军居然有些无可披靡的意思,截止到朝鲜君臣求援之前,叛军已然连下数城,兵锋直指黄州城。
但是这封来自朝鲜的求援信件已是于十日之前发出,算算时间,再结合叛军的行军速度,暖阁内的众臣皆是得出了一个恐怖的结论。
朝鲜首都汉城,估计已经沦陷了...
"陛下,李倧乃是得到过我朝敕封承认的朝鲜国王,其人对我大明又素来恭敬,值此危难之际,我大明绝不可坐视不理。"
见得天子发怒,首辅周嘉谟于心中一叹,率先起身。
好端端的,朝鲜国内怎么就有人造反呢?造反也就罢了,这朝鲜的官兵们也太无能了些吧,居然不敢与叛军交战,皆是望风而逃,开城请降。
短短数日的功夫,就是令得叛军接连攻克数座城池,如此行军速度,怕是昔日的女真人也会自愧弗如吧。
闻言,朱由校的眼中浮现一抹无奈,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说这种废话。
他又何尝不知道,朝鲜非救不可?
自从那李倧继位之后,便是主动断绝了与女真人的一切联系,并且封锁国境,下令国内商人与大金通商,而且还主动请求明廷在朝鲜驻军。
如此表现,当真是将大明"狗腿子"的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令得大明君臣均是感到格外满意。
如此"忠心"的狗腿子,朱由校自然是不肯轻易放弃。
"老师,你有什么主意?"
越过了一脸惶恐的首辅周嘉谟,朱由校转而将目光放在了帝师孙承宗的身上,希翼这位兵部尚书能够给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见天子点到自己的名字,孙承宗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衫,冲着朱由校重重的一躬身:"陛下,当务之急乃是确保朝鲜君臣的安全问题,而后由我大明出兵,助其复国。"
"朝鲜国境与女真接壤,老臣怀疑,那叛军主帅李适很有可能与女真人达成共识,才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造反这种事,无论放在哪个国家,哪个朝代都是十恶不赦的重罪。
如若不是走投无路,亦或者有十足的把握,没有人愿意走上这条绝路。
古往今来多少人曾举兵造反,可最终得以一笑到底的不过寥寥数人矣,其余所有人均是化作一团白骨,被永远的刻在耻辱柱上。
尤其是自从朝鲜太祖李成桂建国以来,国内虽然也曾发生数次叛乱,甚至也曾发生过日本攻陷朝鲜首都的这种令得所有朝鲜人蒙羞的战役,但是还从未像这次这样,叛军一路上所向披靡,无人可挡,兵锋直指首都汉城,甚至已然攻克汉城。
那李适敢如此行事,定是笃定了能够一举拿下汉城,并且有足够的底气来面对成事之后,来自明廷的"兴师问罪"。
分析到了这里,便是不难猜出李适的底气究竟是什么?既然不是宗主国大明在其背后支持,那便是与其接壤的女真人在其背后怂恿。
此话一出,暖阁中的所有人的脸色便是瞬间一变。
案牍之后的朱由校也是眼神一凛,微微坐直了身子,神色更加认真了一些,若不是孙承宗提醒,他竟是忽略了与朝鲜接壤的女真人。
经过孙承宗的这么一番分析,朱由校也是意识到了此事的背后,可能真的有女真人的影子。
"传令辽东经略熊廷弼,令其驻军浑河岸边,并派精锐袭扰,务必将女真大队牵制在辽东,绝不可令女真人分兵朝鲜。"
"再传令登莱巡抚袁可立,派遣一万登莱军士乘坐战船,赶赴朝鲜。"
"再给那毛文龙去个信,让他配合袁可立行事。"
几乎是一瞬间,朱由校便是做出了决定,有条不紊的冲着孙承宗等人吩咐道。
不管那李适起兵造反的背后有没有女真人的影子,出于维护大明自身的利益,朱由校都不会坐视不理。
"臣等遵旨。"
见到朱由校拿定了主意,其余几人也是干脆利索的起身,冲着朱由校躬身领旨。
一脸深思之色的朱由校只是摆了摆手,便缓缓转过身去,面朝着东北的方向,沉默不语。
这些女真人还真是不消停,才刚经历了重创没有多久,便又再次"活跃"起来,当真是令人忌惮。
如今只盼着那朝鲜国王李倧能够顺利从汉城出逃,并且得以幸存了吧。不然,大明即便是平息了李适的叛乱,也无法保证新任的朝鲜国王会像李倧这样"听话"。
没来由的,乾清宫外突然刮起了一阵风,引得众人心神为之一颤,又要起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