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此时也看向此人,他记得三年前,在大殿上,被清虚道长带走时,此个少年还是一脸稚气,而此时却是面色沉稳,对着众人的目光,丝毫不惧,这三年变化极大。

不过李清并未看到,此个少年刚无意中扫了他手中的五行御山唤一眼,是眼露妒色,不过很快就消失不见。

此时宗主看了清虚道长与吕封江几眼,正要说什么,一边的清玄子拱手说道:

“宗主,此行突破还未回竹海峰,我就先离去了,日后再来拜访宗主。”

宗主点了点头,清玄子拉着李清离开了。

离开之前,李清回头望了一眼大殿,宗主似乎在对清虚道长说些什么。

“好徒弟,快快走吧,得了这种好处,就连师傅也羡慕,快把东西装好。”出了大殿,清玄子就对李清说道。

李清有些不解,但还是把刚才宗主赐予的法器先装在了储物袋。

“师傅,这五行御山环是何等法器?”李清问道。

此时清玄子和李清因为清风山上,还不能驾驭飞舟,两人边走清玄子边说:“此个法器,乃是中等法器,更是难得的防御法器,有了它,你现在练气中期无人可敌,就连练气后期,你也能抵挡片刻,是个要紧的法器,也就是宗主师叔能如此大方了。”

李清此时心中甚喜,几天内,得了如此多的好处,饶是他,内心也难以平静下来。

此时想到刚才清虚道长带着那个吕封江,李清开口说道:“师父,那个清虚道长的弟子身有双灵根,着实厉害。竟三年时间就突破到了练气四层,怕是要不了几年就能突破到练气后期,双灵根筑基又没有门槛,岂不是过上十几年就成了筑基期。”

李清说完,清玄子先是哈哈一笑,而后摇头。

“好徒弟,要是筑基如此简单,那清风宗内筑基可是遍地跑了,好徒弟你可知如今清风宗有多少位筑基?”

李清思索,八个峰主各自算一个,其他峰每峰也应当有几位,怕不是有几十位。

“师父,四十位有得吧?”李清猜测道。

清玄子摇头,“只有十七位!”

“啊?”李清有些吃惊,上千弟子的宗门,怎么会这么点。

清玄子此时不管李清,自个开始说了起来:“好徒弟,修仙一行,资质只占了一部分而已,只是意味着起点上你要比别人好上一点,绝不代表日后的发展。甚至,好的资质并不能走的太远,反而会早早夭折。”

“师父,你是说?”李清想到了什么。

清玄子点头:

“徒弟你身为先天武者,之前在凡俗之中磨砺那么久,其中的道理你是懂得的。不管是筑基期还是炼气期,在成为修仙者之前,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即使成为了修仙者,也不过是脱离了凡人一词,但仍旧是人。既然是人,这其中的争斗绝对不会少。只能说先天资质是有一些优势,但对于修仙之路并不是绝对。

修仙除了资质,更重要的是资源。修仙界看似庞大,资源丰厚,但要是分到每个人身上,那可就只有一丁点了,由不得不去争。就说咱们清风宗,管辖着两个灵脉矿,一年产出近一万下等灵石。但其中八个峰主,筑基初期每年可领三十枚,筑基中期每年可领五十枚,筑基后期八十枚,筑基圆满一百枚。而其他九位不是峰主的筑基期,在这个标准上消减十枚,你平均算一算,这一万灵石就出去了多少枚,还没说到宗主的消耗,那更为庞大。

每年得到的灵石先给筑基期以上一分,宗主再一拿,剩下的宗门的各项消耗开支再一分,各项任务再一支出,又有多少能给普通练气期的剩下。有修仙者曾经算过,要从凡人成为筑基期,平均下来,每个修仙者用于修炼的灵石要消耗近千枚,这还不包括其他开支,仅仅是修炼所耗,你说筑基容易吗。”

“修炼就要这么多?”李清吃惊。

清玄子点头:“当然,不论何种修为,灵石消耗都是极大,刚才我去找宗主就是此意。我看似是拜访宗主,其实是告诉宗主,我已是筑基中期,明年的灵石要按筑基中期给,宗主一见我自然就明白。”

李清点头,这些不掺一点水分的话,也就是清玄子会给他说了。

清玄子此时叹了一口气,两人此时走了一大段后,已经坐上了飞舟。飞舟飞走,清玄子看了一眼大殿的方向,开口说道:

“而且宗门给予筑基期的灵石可不是白给的,隔一段时间都有任务,师父当年偶然见到你,就是在某一处驻守了十年刚刚回程,不然怎有这几年的消停。说来除了筑基期,练气期为了得到灵石也要完成许多任务,这其中死伤者又是不计其数。”

说到这清玄子看了李清一眼,接下来这番话似乎是清玄子早已想好的,借着此番机会说了出来:

“说来,师父最多也只能帮你达到练气后期,再之后你的消耗师父就承担不起了,一切就你得自己去争了。你可明白?”

李清点头,清玄子不可能对他无限度的供应下去,练气后期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李清说道:“弟子知晓。”

清玄子点头:“至于那个吕封江,清虚道长可不会那么好心,能培养他达到练气四层,已经算是清虚道长有心了,修仙者其实比凡人更自私,这点你要知晓。修仙修仙,说来就是一个争字,资源就是那么多,只有你争的越多,才有可能修的越远。此番你得到宗主赐宝,说来也是争来的,要是咱们晚去一会,我想这宝可能就不在你手上了。”

此时已快到竹海峰上,清玄子最后说道:“说回刚开头,资质好为什么会早夭,一来是引得嫉妒,二来是自命不凡,这种人修仙界已经不知道死了多少了,徒弟你记得,虽然要争不假,但不论何时,不要口出成妄,这是大忌。”

“弟子自然明白。”

李清在凡俗之中活了那么久,这些道理自然是懂得,祸从口出,是不变的真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