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赢这场硬仗。

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创新动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

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比如,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很好,但一些农产品供给没有很好适应需求变化;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

“海淘”购物上;等等。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

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

“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发力,找准在世界供给市场上的定位;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说到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就是要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经济政策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要依据一国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抉择。

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

推进改革的内涵是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不断让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给,让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在相互推动中实现经济发展。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

“新自由主义”。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在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将

“结构性改革”写入成果文件,列入全球经济治理行动指南。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同时还要重点在

“破”、

“立”、

“降”上下功夫。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处置

“僵尸企业”,该

“断奶”的就

“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

“输液管”、

“呼吸机”。要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形成新增长点。

要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以降低企业负担为目标,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采取措施解决收费过高等问题。

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供需动态平衡,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