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编辑部的这位编辑叫安格鲁。
他仅仅只是一位编辑,对数学的理解仅仅局限在有所了解,没有更深入一步的研究。
像一些存在明显问题漏洞,比如英文太烂,问题过于明显,明显到他都能看出来的论文,他会直接打回去让投稿人修改,甚至直接拒稿。
以安德鲁的水平,遇到了这篇名为“西塔潘猜想的证明”的论文,他脑海里的知识储量就有点捉襟见肘不太够用了。
西塔潘猜想是数学界一个很冷门的猜想,研究这个领域的人这十几年来陆陆续续有,但相比其他大热门的猜想,不会很多。
换句话说,专业的学者可能很多都对西塔潘猜想没有深入的了解,比如吕安平。
安格鲁只是一个期刊编辑而已,让他懂这些的话,着实有点欺负人了。
他懂这些的话,他就不是编辑部的编辑了,而是某名校的教授,数学家。
安德鲁身为一个编辑,他的工作是从茫茫一片沙海之中挑选最有潜力的稿件。
他没能完全看懂稿件没有关系,可以找同行的专家作为审稿人帮忙审稿。
他不是专家的数学家,这些审稿人一定是专业的数学家。
安格鲁不知道这篇论文是不是真如标题所说,已经证明了西塔潘猜想。
但以他这位对数学有一定了解,阅稿无数的编辑的眼光挑不出丝毫毛病。
写这篇论文的人思维逻辑十分严谨,没有丝毫漏洞,行文也是极为流畅,除了部分公式运用的不够高级简洁基本无可挑剔。
看到最后,了解了投稿人的基本信息,安格鲁单方面觉得这篇论文没有毛病了。
一些可以用高级公式替代的地方在他了解完投稿人身份后不再是缺点。
人家是来自华国京城大学大一的本科生,可不就只能用本科知识来推理整个过程嘛?这算什么缺点呢?
尽管安格鲁认为这篇论文很优秀,但问题就在于他的水平不够,没办法判断证明西塔潘猜想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
sci是一个严谨的机构,国际核心期刊,期刊里最高的层级,必须严谨再严谨。
每一篇从他们这里发表出去的论文,都得进行反复验证,确定无误后才会登刊。
不然闹出了乌龙,负面影响可就大了。
丢脸事小,sci国际核心期刊的权威性受到打击事大。
……
一个小时后,安格鲁驱车来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各个领域最一流的学者专家做最纯粹的尖端研究的地方。
这是一个不受任何教学任务、科研资金、赞助商压力的研究机构。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内大牛云集,良好的学术氛围注定了这是一个搞学术的圣地。
比如在数学界拿满了大奖人称大满贯皮埃尔·德利涅就是普林斯顿的名誉教授。
只是今天安格鲁来的目的不是德利涅教授。
德利涅教授也不在研究院,因为他的老师病了,他去陪伴他的老师了。
安格鲁此行的目标是另一位大牛,沙俄籍的佛拉基米尔·沃沃斯基。
这位同样是大佬,目前是研究院的终生荣誉教授。
安格鲁带着他从茫茫大海里淘出来的论文赶到沃沃斯基的办公室,很尊敬的说:“沃沃斯基教授,很抱歉在这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打扰了你,我这里有一篇关于证明猜想的文章。
我只是一个编辑部的小小编辑,以我的水平,没办法给这篇文章盖棺定论,所以我想请您帮忙看看。”
sci跟很多知名的学者教授之间都会有联系,安格鲁来找沃沃斯基帮忙看文章不算奇怪。
沃沃斯基是一个脾气有点奇怪的人,他不喜欢在工作的时候被人突然打扰。
安格鲁的突然造访就让他有点不高兴。
即使安格鲁在来高等研究院之前已经联系了他的助手,提前告知了他要来这个消息,他依旧很不爽!
他都后悔跟sci合作了,他觉得sci的编辑们老来找他帮忙看文章,扰乱了他搞学术研究的环境和氛围。
“我现在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暂时没空帮你看文章,你拿去找别人吧。”
沃沃斯基目前在做一项研究,已经到了要突破瓶颈的关头,哪里有空帮安格鲁看什么文章呢?
安格鲁和沃沃斯基打交道的次数不算少了。
他知道沃沃斯基的脾气有点怪,但也没想到这次会如此不顺利!
他本以为沃沃斯基顶多发发牢骚,嘀咕他几句,然后很不爽的跟他说有时间会看,让他回去等消息。
没想到这一回沃沃斯基居然直接拒绝了他。
这也怪他,最近找沃沃斯基的次数确实太多了。
没办法,谁让德利涅教授的老师病重呢?谁让另外几位大牛要么在欧洲旅游,要么在国外参加会议出差呢?
他能找的人不多,沃沃斯基是离他最近的一个,他不找沃沃斯基找谁呢?
安格鲁可不想放弃,他决定软磨硬泡:“沃沃斯基教授,这篇文章的作者尝试破解一个数学界未解的猜想。
如果能够证实他的论证思路是正确的,那么现代数学的发展将会再进一步,即使这一步很小很小,小到看不见。
你曾经不是说过,数学这门学问很深奥,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每一代人前进一点点,就像用杯子去接水龙头滴出来的水。
即使水很小,只要肯坚持,总有积满的一天。
现在正需要你来确定这篇论文是不是那一滴滴入杯子的水,你就看看吧,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的。”
“不看不看不看,说了我现在没有时间,你回去吧。着急的话可以找别人,不着急的话过阵子再来。”
沃沃斯基不停摆手,依旧拒绝。
“好,那我就不打扰您了,不过这篇文章我放在您这里。
相信我,等您有空了,用闲暇时间看几眼这篇文章,我觉得您大概率是不会失望的。”
安格鲁把用纸张打印出来的几十页论文摆放在了沃沃斯基的办公桌上,接着从沃沃斯基的办公室走了出去。
走出办公室的安格鲁并没有马上离开研究所,而是站在沃沃斯基的办公室外面等着。
办公室内,沃沃斯基瞄了一眼安格鲁留下来的那篇文章,又回想起安格鲁离开前说的那番话。
这是一篇证明一个未解猜想的文章,如果证明是正确了,能对数学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这句话在沃沃斯基的耳边回响。
一个搞学术研究的人,禁受不起这种诱惑!
安格鲁临走前居然故意勾起他的好奇心!
他想伸手去拿这篇文章,好好看看写这篇文章的人到底要证明什么猜想。
但是很快他就放弃了。
不行,得晾安格鲁那小子几天。
每次都被那小子拿捏住了,出国的几位教授和德利涅又没回来,不晾这小子几天,以后不得天天拿着文章来烦他吗?
嗯!沃沃斯基已经决定了要晾安格鲁几天了。
一篇论文,审核的过程一两个星期是很常见的事,谁也说不得他什么。
然而,沃沃斯基终究是人,是人就躲不过王境泽的真香定律。
十几分钟后,他按耐不住想要一窥究竟,看看这篇论文到底解决了哪个猜想。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沃沃斯基终究拿起了那篇文章,开始认真细看起来。
“西塔潘猜想的证明?”
沃沃斯基微微感到疑惑。
很冷门的一个猜想,十几年来有过不少人研究,都没能研究出个所以然,所以变得越来越冷门。
在早些年,刚和sci合作,沃沃斯基看过几篇关于解决西塔潘猜想的文章,都被他给毙掉了。
这一篇应该避免不了前几篇的命运。
想解决一个猜想哪是这么容易的呢?即便这个猜想是相对冷门的猜想,依旧不容易。
容易解决的话,就不会成为猜想了。
沃沃斯基继续认真往下看,也许他的脾气有点怪,但面对学术问题,他绝对是认真的。
因为学术容不得马虎。
而且安格鲁身为一个优秀的编辑,就算数学水平远达不到他们这种学者的高度,在上学时也是学霸,眼力和能力都是有的。
沃沃斯基不相信安格鲁会从茫茫大海中淘出一泡粪便污染他的眼球,这样他会把安格鲁狠狠骂一顿,再用皮靴狠狠踢安格鲁的屁股。
继续认真往下看,墙上挂着的时钟秒针和分钟飞速旋转,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沃沃斯基对这篇文章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从最开始的毫无波澜,到发现闪光点的小小惊喜,再到刮目相看和喜悦。
“漂亮!good!”
这绝对是一篇十分漂亮的文章,论证过程之精彩,逻辑思维之缜密,处理手法之巧妙,样样堪称完美。
看的沃沃斯基都觉得耳目一新。
看到最后,沃沃斯基的内心控制不住的泛起了波澜。
因为经过他的初步断定,这篇论文撰写者可能真的破解了西塔潘猜想。
这里用可能,是因为沃沃斯基是一个很严谨的人,而且他给sci编辑部反馈的意见极其重要,必须得经过反复的推敲和验证才能使用肯定二字。
沃沃斯基原谅今天安格鲁来打扰他了。
因为安格鲁确实给他带来了一篇有价值有意义的好文章,而不是那种毫无营养的废料。
沃沃斯基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这篇论文的投稿人是谁,到底是哪位牛人呢?
搜寻一番,他在文章里找到了投稿人的名字“LiYu”。
看到这个名字,沃沃斯基更加惊讶了,居然不是他们西方白人,而是一个亚裔?
他种名字一看就知道是亚裔的名字,非常好辨认。
认真仔细想想,文章是亚裔写出来了倒也不奇怪!
亚裔的数学很强,出过不少成就颇大的数学家,在丑国各大高校里,得按照人种分配录取的名额。
因为不按人种分配一定数量的录取名额,只按分数线录取,可以这么说,很多白人和黑人压根就竞争不过亚裔。
而且丑国近些年来的奥数队里,亚裔的面孔越来越多。
所以论文的作者是个亚裔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
再一看,京城大学数学院本科大一学生。
“why?”
沃沃斯基更惊奇了,这人居然不是丑国的亚裔,而是华国京城大学的本科生,而且是本科新生,年龄只有十八岁。
这天赋可就太恐怖了,十八岁就能破解一个数学猜想,即使是一个冷门的猜想,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假以时日,多给一点成长的时间,以这个年龄,不敢说这个叫LiYu的学生必定能拿下菲尔茨奖这种大奖,在数学界拥有一席之地,这是板上钉钉的。
“一位优秀的少年天才!”
这句话是沃沃斯基对这位学生发自内心的评价。
看完这篇文章,沃沃斯基的心情很不错,想着出去散散步透透气。
前脚刚从办公室出来,在外面等候依旧的安格鲁便以满脸笑容的姿态出现他的面前:“沃沃斯基教授,那篇文章您已经看完了?”
安格鲁和这些教授交往那么多次,合作那么久,对这些教授的脾气早就已经了如指掌了。
他就知道了他说完了那番话,就能激起沃沃斯基对这篇文章的好奇心,然后他以退为进在门外等着就行了。
沃沃斯基被安格鲁的突然现身吓了一跳,这个阴魂不散的小子居然没有走,一直在他的办公室门口蹲着,让他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本来想把这小子骂一顿的,考虑到他给自己带来了一篇优秀的论文,沃沃斯基决定大度的放他一马。
“我说了,我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暂时没有时间帮你看文章。不过呢,我刚刚还是草草看了几眼。
你回去等着吧,五个工作日内我尽量给你答复,不要在我的办公室门口蹲了,听到了没有?”
这还是个很傲娇的老头子,明明认认真真看完了一篇,却说草草看了几眼。
安格鲁会心一笑,瞬间意会。
他没有点破,而是见好就收,立马离开了研究院,不再打扰沃沃斯基。
他了解沃沃斯基的性格。
沃沃斯基说草草看了几眼,就是认真看完了。
没有直接把文章退回来,说明沃沃斯基挑不出毛病,文章是有价值的。
五个工作日内给答复,这个很正常。
沃沃斯基身为sci的合作伙伴,他给sci提供的答复能决定这篇文章能不能上期刊,上什么等级的期刊,必须得认真对待。
起码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验证,确定没有问题了才会给一个肯定的答复。
安格鲁今天收获满满,身为一个编辑,从众多投稿中挑选出一篇精品,这是他身为一个编辑的能力的体现,更是他的业绩。
……
华国,京城大学某宿舍楼301,召唤师峡谷激战了一夜的李瑜睡了。
他的邮箱里,稿件的状态并没有发生变化,依旧显示找到了合适的审稿人,没有进展。
已经熟睡的李瑜不会想到,就在刚刚,大洋彼岸的丑国普林斯顿市高等研究所内。
在沃沃斯基的组织牵头下,几位一流的学者专家对他那篇论文开始的严谨的反复验证。
……
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就是十天过去了。
这天李瑜和马元青都有空,在隔壁清木上学的崔子烨同样有空,大家就决定出来聚一聚,好好吃一顿。
都是同学或者imo赛场上的战友,闲着没事,联络一下感情是不错的。
找了一家挺上档次的餐厅,点了四五个菜,在等菜的过程中,三人开始聊天,从高中时发生的趣事聊到了imo比赛。
最终,崔子烨忽然想起了什么,问了李瑜一个问题:“对了,李瑜,我听孔有为那小子说你最近写了一篇论文,已经投sci了?是真的吗?”
孔有为和崔子烨都是齐大附中的学生,两人是认识的。
孔有为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崔子烨知道不算奇怪。
“随便写着玩的,sci收不收都不确定呢!我投给他们已经十几天了,在审核那一关卡了好几天,后来我就不关注了。现在怎么样了我也不知道,听天由命吧!”
李瑜摆摆手说。
“靠!鲤鱼,还得是你啊!就你最骚!才刚上大一没几个月,就开始写论文发sci了。
看开点,过不了稿不丢人,我的导师说他当初发sci都被打回来改过好几次,最终花了七八个月才过。”
马元青说道。
“是啊是啊,毕竟sci是国际核心期刊,难度大点很正常。
你要是投国内的期刊或者省刊的话,难度就会小很多。
你才刚上大一,不着急,慢慢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的稳比走的快重要。”
崔子烨赞同马元青的话,顺着往下说。
这时,李瑜兜里的手机开始震动。
“我先接个电话。”
李瑜按下接听键后,把手机放到耳边,旋即问道。
“吕教授,有什么事吗?我和同学朋友在外面吃饭呢!”
吕安平急切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你还吃得下饭?赶紧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