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更通俗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
“有没有”转向
“好不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
如今,我国一年的经济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
由于体量和基数变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在保就业、惠民生方面的效应明显增大,同时,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也成倍增加。
中国经济既
“做不到”也
“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循环不畅问题十分突出。
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多点突破。我们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
这样,供求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我国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
我们要重视量的增长,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体系更加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关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
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
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和地区,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
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衡,不出现大的起落,逐步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容易,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
一方面,必须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要着重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这个关口特别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口过不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失去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必须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
这个关口过不去,提前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会落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要增强跨越关口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统筹做好跨越关口的顶层设计,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