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报错(章节有误?)
听书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三、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

“全面”。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

“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

“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这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体人民。

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

当前,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

要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层次多,不可能是

“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那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返回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