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的枪响震动大江南北,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辖三师六旅约五万人进攻上海之举,如同飓风般席卷全国。
一时间,国人无不震惊!
当震惊过去,紧随其后的便是……
振奋!
激动!
以及内心那一抹微不足道的期待。
能赢吗?
不知道。
但他们希望这场仗能赢,这次淞沪战役能够获得胜利,能带来几乎不可能的好消息。
对于身处亡国灭种危机边缘已久的亿万国人而言,他们听到的坏消息真的太多太多,从当年八国联军进入北平,到1914年失去山东,再到九一八事变丢失东三省,中华一直在挨打,中华一直在坠向亡国的深渊,从未停歇。
中华灭亡,这不是空谈,而是身处如今这个时代的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事实,不少国人对于中华的未来充满悲观,乃至绝望。
为什么?
因为日本太过强大,强大到足以令人窒息的程度。
隔海相望的日本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拥有几近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生产航母、战列舰、驱逐舰、舰载机、陆基战机、坦克、包含大口径重炮在内的完整火炮体系,以及包括轻重机枪在内的轻武器体系,自主创新开发6.5毫米有坂子弹。
这些仅是军事工业领域的实力,还没有涉及重工业领域。
中华有什么?
军事工业领域,能生产一些步枪和子弹,以及少量的迫击炮,如果加上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勉强能生产105毫米榴弹炮。
造不了飞机,造不了坦克,造不了军舰,造不了航母,造不了任何能够超越日本的武器装备和工业品。
重工业领域,最重要的钢铁年产量不及日本钢铁年产量的零头,其余诸如硫酸、硝酸、石油、乙烯、甲苯等工业原料的生产布局和规划几乎没有,产量低的可怜。
这就是差距,中华与日本之间明面上的差距,如果谈到国际影响力、教育体系、综合科技潜力等等潜在内容,双方之间的差距甚至无法用‘天壤之别’形容。
卢沟桥事变结束之后,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提出的三个月灭亡中华计划,对于国内有志之士而言只会觉得其狂妄,但对于底层民众和中层人士而言,这个计划却极为真实。
当下,突然爆发的淞沪战役,对于无数被笼罩于亡国灭种危机边缘的国人来说如同一支强心剂,仿佛拨开万层乌云,透出一点空隙,让那一缕似缥缈却又耀眼的光芒,照进无数人心中。
这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希望,令中华延续长存的希望。
灭亡还是延续,用战争来选择。
伴随着淞沪战役爆发,国人无不欢欣鼓舞,激动振奋,沿海地区民众可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协助抗战之举比比皆是。
而与原来历史有所不同的是,本该现在时间点才迟迟搬迁的沿海地区工业,得益于破译红密资料提供的绝密情报和没有持续决策失误的中正老哥作用之下,沿海地区绝大多数工业设施和机器设备,以及相关生产资料和原料,均已陆续抵达武汉和长沙等内陆重要城市。
比起原来,如今保存的工业力量更多。
不过,对于中正老哥而言,仅凭这些东西还不足以支撑抗战,必须尽可能争取更多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物资和设备。
……
作为南方大港,在沪地尚未开发之前,广州城如同璀璨闪耀的明珠般,镶嵌于中华大地的版图之上,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美丽。
这里是中华对外接触和通商最早的地方,亦是当前中华发展最快和实力最雄厚的城市。
东方明珠,最早形容的并非上海,而是广州。
中华工程师学会三大分部之一,便坐落于此。
广州学会分部办公地点紧邻市政府,主体为一栋三层楼房,不大不小,作为仅次于中央研究院的准官方性质组织,中华工程师学会的学术地位和技术实力毋庸置疑,而广州分部则是三大分部之中当之无愧的NO.1,拥有高级会员二十八人,通讯会员六十五人,普通会员三百五十人,设机械部和土木部,涵盖动力机械、机床、房屋、桥梁、隧道等等工程内容。
学会分部二楼一间办公室内,徐瑾渊伏案工作,双眼透过眼镜获取文件内容信息,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车床结构图纸,由瑞士人设计,参照不少德国设计元素在内。
精妙,先进,复杂,这是徐瑾渊对于这台机床内部结构的综合评价。
“不敢想象这是一份1920年的车床结构设计……西方领先我们太多了,以我的水平,放在瑞士的话,可能连一个三流机械工程师都不如。”徐瑾渊仔细略过每一个设计部位,心中学习其中奥妙,却又生出惊叹。
拿到这份车床结构图纸已然三天,可身为高级会员工程师和清华机械工程硕士学位的他,依旧没能掌握其中菁华。
最重要的是,这是瑞士17年前的车床结构设计。
十七年光阴,我中华之落后几乎无处不在。——徐瑾渊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咚咚!”就在这时,办公室房门忽然敲响。
“请进。”听到敲门声,徐瑾渊眉宇微皱,抬头看向房门。
“徐先生,这是您的信。”学会分部工作人员面露尊敬之色,向徐瑾渊告知来意,随后上前一步,递出信件。
“我的信?”徐瑾渊略微诧异,随即从年轻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信件,待对方走后,透出一丝好奇的目光转而看向寄件人一栏。
转瞬,整个人顿时愣住,寄件人赫然写着三个字——庄前鼎,寄件地址——陕西延城。
这是一封来自延城的信!
庄前鼎是谁,徐瑾渊当然不陌生,这可是清华园里对他言传身教的导师,本科和硕士均在庄前鼎门下。
“教授的信,怎么回事?”徐瑾渊反应过来,面露疑惑之色,拆开封口,取出信纸。
瑾渊亲见:
不知近来可好?回想当初你硕士毕业,已有一年。
曾闻你回到家乡,通过中华工程师学会入会测试,成为高级会员,师心中甚喜。
此番来信,只为一事,邀瑾渊投身中华工业发展。
卢沟桥事变后,中华面临亡国的空前危机,师曾言愿以毕生之力行工业救国之事,中华要想有出路,就必须靠工业,而如今中华想要抗战胜利,唯有边抵抗边发展工业。
然国府腐败,强取豪夺之事屡见不鲜,技术知识产权及知识成果无法得到保护,且极易透过国府之手由日寇获取,先进技术之重要,之价值,无可估量。
师几欲改变,依旧无望,本以为只能教书育人,却不曾想有朝一日竟找到令中华工业发展之机遇。
陕西延城,师在此处,已和同道中人亲手创造出我中华工业之火种,当下急需人才,以谋求中华之完整工业体系,达成实质性工业救国之目的。
中华之完整工业体系,仅凭师一人不行,需你,需千千万万个有学识和才华的你。
庄前鼎。
1937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