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报错(章节有误?)
听书 - 三万年以后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万年以后》第一百一十三章 巨大困惑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老大爷喟然长叹之后,继续唠叨自己的事迹。

游戏的确是玩不动了,但能找到认可自己的年轻,可不容易。

这些年受过的伤疼,这些年吃过的苦楚,在这一刻似乎找到了一只发泄口,他岂会轻易放过?

他继续说:10年前,BJ市举办了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拍卖会。老李选了件花梨木“瞎掰”椅,按他的回忆说是“30厘米长,10厘米宽的一把花梨木椅子,还雕了花。”

他比划着,本想到各路藏家云集的场合,看看有没有人赏识,没想到只拍出2500元的价格。说着他嘴一撇,有些失望,也就是个木料钱。

没拍出满意价格的不只是老李一人,雕漆艺术传承人殷秀云参加拍卖会后说:近几年国家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但不少工艺品的艺术价值,还没有真正得到市场认可。

由于文玩圈对此缺乏了解,还没有形成收藏体系,市场普遍并不认可这项门类的艺术价值,买家大多只依据木料估价。而对普通买家,木料虽可以用最便宜的,可因为工艺复杂,人工成本过高,又让他们望而却步。

制作一把基础款式的“瞎掰”,最少也要三四天,人工成本就得几百元。定价200元的时候,一年也就卖出七八个。

为了得到市场认可,老李曾考虑过用机器代替人工。曾经有激光雕刻厂家找老李谈过合作,但聊到技术,厂家告诉他,激光雕刻的深度最多10毫米,再深光束就散了。

可制作“瞎掰”,要雕刻的深度超过30毫米,只好是作罢。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又是一声长叹:木工真的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了吗?它最初的出现,因为鲁班而闻名于世,却也因为鲁班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木工是项正在没落的手艺,成了这些年最流行的说法。

今日真的不同往昔啊,老李还记得,自己那时候拜师,在全村都是大事。

大队里唯一的木匠姓王,在第二生产队,老李所在的第三生产队犯了难。

平日里钉猪栏、修木板车,大多由年轻的老李做。简单的还能应付,可搭房梁、做家具、修农具这些稍复杂的活计,每次都得从二队专门请王木匠。

三队队长寻思:小李聪明肯干,每次王木匠来,都在旁边帮忙,要不让他拜个师吧。

拜师不是小事。

“小李给您当学徒行不行?”队长先问王木匠。

王木匠同意了,再回生产队开全体会议,举手表决。

自己生产队里通过了,二队还要开会。

可二队的人怎么知道老李是谁?

好在他父亲是当地几个瓦匠之一,在二队也有些名气,这才表决通过。

拜师那天,李家提了一盒糕点、两瓶二锅头,风风光光地办了拜师仪式。

学徒三年,老李很快开始独当一面。初时活多得忙不过来:每年一开春,就得修理或新做农机、农具以备春耕。家家户户要是上梁盖房、赶制家具,都得喊老李去。要是突然赶上谁家有丧事,那就是急活,得放下手上的活计,赶紧把棺材给人家做出来。

队里养猪,猪栏也要找他修理。到了冬天农闲,生产队还搞着采石的副业。密云多山,他们把从山上采下的石头运往当地火车站,作为建材送往BJ城。

牲口拉车运送石料,特别费板车,修理木板车也是老李的工作。可以说,那时全村大小事务,大多靠老李的一双巧手。

可后来,木工的手艺在村里渐渐没落了。

过去村里盖房,封顶也叫上梁,要特意挑选日子,隆重地请木工师傅帮忙架上房顶的大梁。对大梁的木材用料要求甚高,最次也得是直径40厘米的大松木。相比之下,钢筋就便宜、轻便多了。..

老李这个木匠的家,还是村里第一个用钢筋盖房的。那时,他托了在矿上做工的兄弟,买了三根钢筋。小货车拉着钢筋一荡一荡地进村,村里人看了指指点点:就这也能盖房?不多久,老李凭着扎实的手艺,在全村开了用钢筋盖房的先河。

耕地也慢慢换上了拖拉机,起初,队里只配备一台手扶拖拉机。拖拉机只用来拉货、搞副业,根本不用它干农活。直到1977年,大队用上了第一辆55型拖拉机。从那以后,生产队里农机、农具越来越少了。

再后来,室内家具也开始流行价格实惠的人造板材。几块胶合板快速拼装,方便又廉价,他也不得不承认,板式家具真的挺好。

做木匠不赚钱,只好不做。1984年,他从村办的木器厂辞职,夫妻俩在县城开了家照相馆。

对老李来说,照相还是个新鲜玩意。可他天生好钻研,很快学会了照相、冲洗。县城客人少,夫妻俩平日里生意清淡。

白天,老李出门摆摊修摩托车,妻子在店里给客人照相。晚上,老李回家和妻子一起洗相片,操持着一家的生计。

三年后,他们关了照相馆,开了家熟食店。让老李没想到的是,熟食店生意不错。没有大富大贵,却也薄利多销。直到后来拆迁,他们才重新回到村里。

说到此处,莫波和我不是我大概渐渐少了兴趣,但作为游戏发起者,人才“挖掘机”的韩宇,双眼如同装上了一盏八十瓦的电灯泡,璀璨闪耀。

老大爷果然是一块大宝石,不但懂木工,还能照相搞熟食,十八般武艺里,至少懂了三样,韩宇是对他越来越感兴趣了。

集木工师傅、摄影师、厨师,甚至连建筑师、修理师于一身的大才啊!

韩宇没敢在微信里打扰老大爷继续要向各位道友,唠叨自己经历的热心肠。他越是说得仔细,韩宇把他吸纳到自己的人才库里,所能提现出他的才能就越是充分。

只不过,韩宇心里面有一个巨大的疑问:老大爷最初拒绝莫波和我不是我的邀请,并不是没有道理。他的年岁确实是老大不小,放在自己村里面,都要半条腿踏入棺材了,哪里还有力气干重活?

木工机械等的操作,可不是轻易的事情,咱平日里看看我不是我的胸肌,就知道这家伙上身的动手能力极强,才锻炼出了八块腹肌,可是下身嘛……就欠缺了一些火候。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返回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