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报错(章节有误?)
听书 - 三国之经天纬地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之经天纬地》第六章:曹操称相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请不要误会,这个曹操称相,绝非您熟悉的那个“曹冲称象”的故事,而说的是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准备担任大汉王朝丞相一职之事!

曹操在结束了对乌桓的战争后,于建安十二年正月,返回了邺城,同时,也便意味着他彻底扫除了袁氏余孽,平定了北方!自从汉末以来,乱世近三十年,如今北方终于彻底统一了,这份不世之功,也是让曹操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鼎点!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时,曾获封大将军之职,但后来因袁绍嫉妒,曹操实力尚弱,不敢与其翻脸,只好把大将军职衔让给了袁绍,自任车骑将军,兼任三公之一的司空之职;官渡战后,袁绍病亡,曹操再次升任大将军,领冀州牧,封武平侯爵位,可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无以复加!

如今,曹操击溃乌桓,稳定了边疆,平定了北方,建千秋功业,按理天子还是应该给他再度晋封官爵,以彰其功,可是却已经无以复加,于是便有人(肯定是曹操指使)建议,恢复西汉早期官制,请天子加封曹操为丞相!

这里,必须要解释一番了!西汉初年,汉代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其中丞相是管政府机构的,太尉是掌管军事的,御史大夫是掌管监察的,三公之首为丞相,也是权力和影响力最大的首席重臣!

汉代第一任丞相,就是著名的萧何,那时候的丞相,权力简直大得惊人,皇帝几乎不用管理什么具体的事务,只是国家统一的一个象征,丞相也是开府治事的丞相,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立办事机构,与今天某些国家的首相或内阁制度,极为相似!

这种制度,其实未必不好,但在古代,君权至上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尤其是像汉武帝这样雄才伟略的帝王,他又怎么能容忍丞相与自己分享权力?

于是,从武帝朝开始,丞相一职,便被分割为左右丞相两个人,其职权也被大大削弱,许多权力,被皇帝收回或分散到其他部门,到后来,甚至还取消了开府治事的制度!

到了西汉末年,朝廷政治格局,又发生了变化,三公从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改为大司徒、大司马和大司空,也就是说,丞相这一官职,被彻底废除了!

东汉时期,情况有些特殊,因为光武帝刘秀之后,皇帝一个赛一个幼小短命,政权逐渐落入宦官和外戚手中,虽然没有恢复丞相制度,却恢复了开府治事制度,以便于外戚掌权。三公也重新改了名字,为太尉(大司马)、司徒(大司徒)、司空(大司空)。三公开府治事,也被称为三府治事,与西汉时期不同的是,三公地位最高的,不是掌管政权的司徒,而是掌管军权的太尉!

到了汉末,三公制度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掌管国家权力的人,变成了大将军(何进),后来董卓乱政之时,自称相国,总览大权,三公彻底成了摆设,毫无权力可言(比如司徒王允)。

天子刘协迁都许昌后,权力落到了曹操手里,他以司空之职,总揽朝政,总是存在个名不正而言不顺的感觉,因此,这一次曹操平定北方,立下大功后,马上便有人表奏天子,建议恢复西汉初年的丞相制度,并由曹操来出任大汉丞相一职!

客观来说,如果不去计较曹操是否有篡汉之心的前提下,他为大汉王朝立下如此功勋伟业,的确应该加封!别说封丞相,就是封个王爵,都不算过分!可关键的问题是,天下之人,多数都怀疑他有不臣和篡逆之心,这个假设的前提根本不成立!

因此,当建议曹操出任丞相的奏疏一经抛出,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崇汉士人和对汉王朝依然忠心不二的铁杆汉臣们,竟纷纷上表谏阻,以孔融和崔琰为首的那些家伙,更是跳着脚的反对,并与曹操彻底撕破了脸,在奏疏上大骂曹操有不臣之心,早晚必效仿王莽,篡汉自立!一时间,整个许都,甚至北方地区,都受到这种言论的影响,人言可畏,说什么的都有,舆论对曹操非常不利!

这个局面,令曹操始料未及!曹操平定北方后,也是志得意满,有些飘飘然,他觉得自己的功绩完全可堪任丞相一职!另外,他也想今后能名正言顺地继续把持朝政,控制朝局,便指使铁杆亲信上表天子举荐他,本以为凭自己的威望和功绩,不会有人反对,众人你好我好全都好,乐呵呵地一并上表举荐他,天子刘协再走个过场一批,便大事可济,却没想到遇见这么大的阻力!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还是曹操低估了四百年汉王朝那深入人心的影响力,以及儒家主流思想根深蒂固的程度!民间崇汉士人,依旧很多,他们认为曹操此举,名为恢复西汉官制,实际上就是篡逆!道理很简单,丞相之职的存在,早被证明有损皇帝权威,已经废除多年,你曹操如今又要恢复,意欲何为?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谁心里都知道,恢复丞相制度,就是曹操的本意,他如果被社会舆论所阻而退缩,那丢人可就丢大了!更要紧的是,这件事,恐怕会成为动摇曹操统治基础的导火索,一旦让这些可恶的言论家得逞,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曹操何许人也?他岂能轻易服输?更何况,现在整个汉朝廷的大权,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几个乱嚼舌头的可恶文人而已,既然如此不识相,那就杀鸡儆猴吧!

曹操的动作很快,没等不利舆论扩散开来,便命监察官员上表弹劾孔融“招合众徒,欲谋不轨,诽谤朝廷,不遵超仪”等数款重罪,并抓捕下狱,其“党羽”也一并问罪关押!

孔融是什么人,他可是孔子的后代,更是当时儒家学说和思想的代表人物和领军人物,曹操之所以拿他开刀,不仅因为孔融那张得罪人的嘴,更是想摧毁所谓维护汉家王朝的理论基础,为自己能顺利成为丞相,独揽大权扫清障碍!

尤为恶毒的是,曹操最终杀害孔融的罪名竟然是:不孝!我们都知道,儒家思想最崇尚的就是孝义,汉代也以孝治天下,一旦背负了不孝的骂名,便意味着孔融不仅被曹操从肉体上消灭了,连思想和灵魂也一并被抹杀了!

很简单的道理,孔融身为孔子的后代和儒家思想的领军人物,却被栽了个不孝之罪,不仅搞臭了他的名声,更对维护汉王朝统治的,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也是个沉重的打击!

孔融最终被杀了,甚至还被株连了全家,这个人物的是是非非,我们不去过多论述,总之曹操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他这杀鸡儆猴的铁血手腕,震慑效果奇佳,原本对他的那些非议之声,竟戛然而止,所有人都不敢再对恢复丞相一职之事说三道四了,满朝文武,士子百姓,全都噤若寒蝉!

曹操杀了一个孔融,便扫平了其掌握天下大权的最后一道障碍:舆论!最终他还饶恕了孔融的所谓同党,没有搞牵扯连坐,这场风波以孔融一家人头落地的结果,画上了句号。随后,曹操在群臣的合力举荐之下,正式就任了大汉丞相一职,并开府治事,彻底垄断了天下大权!

也就是在这个当口,荆州牧刘表病故的消息传来,虽然看似是个天赐良机,却让曹操有些措手不及!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返回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