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添加书签(永久书签)
报错(章节有误?)
听书 - 股海生涯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股海生涯》第一千零八章 集体行为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听了李虎的话,林修然点了点头,对于李虎说的话林修然也是非常认可的,一定会有一些不明真相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炒作概念。

认为注册制了就一定是板块狂欢,券商一定会暴涨,就没有认真分析实际的情况,殊不知这一次的注册制就是上了个开头。

可以理解,为了稳定,为了变革的软着陆,一些会引起大波动的政策需要徐徐图之,之后慢慢推行,所以这一次虽然有些失望,但是也不能算是完完全全的意料之外。

当那些没有仔细分析情况的人都冲进去之后,当后续没有继续进场的筹码的时候,毫无疑问股价没有人继续推动,上涨的势头就会减弱。

而,那些在场内的人,一但发现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就可能有人卖出,有一个人卖出就有两个人卖出,渐渐的就会出现雪崩一样的情况。

股价就会飞速地再跌回去,不过券商本来这个位置价格就不高,再加上即使注册制没有立刻利好券商,但是未来的预期也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券商在下跌的时候的调整,或者说跌幅是有限的,是不会太大的,甚至可能出现在下跌的时候放量的情况,有大量的资金在下面接着下跌的股票。

所以开盘之后的情况应该是短时间内冲高,之后回落,回落的位置会比冲高之前要低,冲的越高,回落的幅度也就越大。..

在回落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可能出现放量下跌的情况,之后随着价格越来越低,买入的资金量越来越大,卖出的资金量越来越小,跌幅逐渐缩小,直到多空双方达到了新的平衡。

这个时候基本就是到底了,只要外围没有什么其他的诸如经济数据不好,又大幅加息之类的情况就见底了。

之后再随着时间的流逝,买入的资金量开始增多,卖出的资金量开始减少,就会出现供不应求导致股价上涨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在多空双方达到平衡之后,出现一次缩量的上涨,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那就证明有一大批空投缴械投降了。

“那你说,我们要怎么操作呢?”林修然继续询问李虎,是呀知道了之后可能的优势和方向,自然就要制定操作计划了,一切都是为了操作而准备的。

只谈分析不谈操作那可不行啊。

李虎也是明白的,犹豫了一下之后道:“如果追求短期获利盘那么可以在冲高之后卖出,下跌的时候再接回来赚个差价,但是……”

前面的话林修然想到了,但是没有想到李虎还有后面的话,林修然双眼放光问道:“但是什么?”没错,林修然心中理想的抱住并不是冲高卖出,等下跌后再接回来,但是他没想到李虎也会想到这一点。

李虎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但是,我不建议这么做,我认为还是应该等,什么也不做,我们买入券商的逻辑说是注册制,实际上是注册制的精髓,也就是配套制度。

起码退市制度要常态化,现在虽然表面上注册制施行了,但是我们想要的制度却依旧没有推行,也就是说我们的逻辑并没有兑现,所以继续按兵不动就好了。

至于为什么不建议在冲高的时候卖掉,下跌的时候再接回来赚个差价,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判断这一次的冲高回落会到什么程度,可能幅度很大,有不小的获利空间。

当然,一样有可能仅仅只是象征性地高开低走,如果幅度较小,获利空间不大,算上手续费的话我们可能会亏钱,这种情况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去搏,甚至调整以后可能会立即大涨,那我们不就是在低位将股票卖飞了嘛。

毕竟只要我们维持现状,不做任何动作,本身就是处于不败之地了,干嘛还要冒着卖飞了的风险去搏那不知道有没有,不知道有多少的利润呢?

这一波操作怎么看都划不来呀。”

林修然听了之后双眼绽放精光,没错,李虎说的话就是他所想的,这波操作不能做,因为划不来。

其实投资中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不是所有的机会都能碰的,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分析得失利弊,利大于弊,取胜的概率不低才能做。

重要的一是需要权衡利弊,二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比如同样是这样的机会,如果林修然在券商中的资金量是在几十万元的级别或者以下,那么还是可以做的。

快进快出,船小真的好调头,但是林修然现在各个产品,投进券商中的总资金量达到了上亿的级别,那就不能再快进快出了。

大船要想掉个头难度和小船比不是大了一点半点,稍有不慎,可能就是直接搁浅,那可就麻烦了。

所谓的专业投资者,也不是百战百胜不会亏钱的,他们只不过是通过各种分析将风险降低,收益提升,增加操作的成功率而已。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分析机会并舍弃不适合自己的,才是成为一名职业投资者的精髓所在,不得不说,李虎的成长真的让林修然为之惊讶。

林修然和李虎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投资机构中也都在进行,毕竟股票发行注册制可是资本市场的大事,不管是否以券商为投资标的的,都或多或少会进行类似的讨论。

得出的结论其实也都很类似,毕竟大家都是专业投资者,哪个机构没有几个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人呢?就这样不存在大范围的商讨,不存在大范围的沟通协商。

大多数的职业投资者和,专业的投资机构,在这个问题上都默契地选择了作壁上观,部分资金充足的准备在下跌之后低吸买入便宜的筹码。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板块价格的行情,或者大规模的公司中,哪有什么主力机构?就是参与者们的集体行为而已。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返回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