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文明回到了临海屯,还没睡几个安稳觉呢,苏州知府汤光耀便找上门来了,并且开口就找萧文明要人:“萧大人,我们都是老熟人了,就不必打哑谜了,你给我透个实底,前进屯的百户顾乐安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我说汤大人,这事儿你问我做什么?他顾乐安是你的属下,我有同他没什么交情,他跑到哪里去了?我怎么可能知道?不是前几天我还请你把他传过来吗?你不是说他是被康亲王招去了?找顾乐安,你该去问康亲王啊!”

找康亲王?汤光耀也得有这个胆子啊……

汤光耀真的是萧文明的老上级了,就这几句不冷不热、冷嘲热讽的片儿汤话,怎么可能把汤光耀给打发了?

只听他说:“萧大人,这几句话糊弄别人可以,他们这些年的交情,就别绕圈子了。我就问,顾乐安是不是被爵爷抓起来?是不是就在这座临海屯里面?”

别说,汤光耀这家伙脑子还真不算笨,并且这些日子也被萧文明逗得开了窍了,他的猜测果然没有错——顾乐安就是被萧文明抓到了临海屯。

然而就算被他猜中了,又能怎么样呢?

萧文明不承认也就是了。

不过装聋作哑不承认,就被动了一点,萧文明干脆来了个反客为主:“哦?听汤知府的意思,似乎已经默认那个的姓顾的就在我这里了?那好吧,你何必再来多此一举的来问我呢?你不如派兵把我这临海屯从里到外翻个遍,找到了顾乐安,把他人直接提走,不就完了吗?”

给汤光耀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做……

萧文明的临海屯是怎样的实力,他汤光耀是最清楚不过了——苏州知府大人看起来风光,但是能调动的人马也不过六千来人,刨去萧文明本部人马,再减去那些更萧文明亲密的屯田所,真实能信得过的手下,其实也就三四千人左右。

但是这些人想要同萧家军正面对抗,那简直就是送上门的肥肉,除了让萧家军塞牙缝之外,没有任何的帮助。

除了硬实力之外,萧文明现在的身份也是非同寻常。

他现在可不是一个寻常的六品千户,而是有了皇帝亲自册封的信义郎的爵位,那他的临海屯,也就不只是普通的一个苏州辖下的屯田所了,而且成了“萧爵爷”的府邸了,那就不是汤光耀小小的一个苏州知府,想收拾就能收拾,想进就能进的了。

因此,先不管是不是在唱“空城计”的问题,萧文明现在就是张开双臂、让开大路,让汤光耀去搜查、请汤光耀去搜查、由汤光耀去搜查,汤光耀也不敢轻举妄动。

左右为难的汤光耀,终于服软了,哀求着萧文明说道:“萧大人就卖我个面子吧,顾乐安这小子不上道,我同他没有什么交情,更不是我问你萧大人来要人,而是江南道总宪大人特意关照了要找出此人的下落,人在檐下不得不低头,我也只能照办啊!”

“嗯?什么?江南道总宪?新任的已经上任了吗?是谁?是什么履历?”

(本章未完,请翻页)

汤光耀回答:“是半个月前刚上任的,那时萧大人不知跑到哪去了,和顾乐安一样,也就没有给新任总监大人请过安、见过面,所以总宪大人才要特意查明你和顾乐安的踪迹。”

汤光耀顿了顿,又接着往下说:“总宪大人自我介绍过了,他姓杨名元芷,是科举正途出身,科考时还拿了第二名探花呢!后来累官做到工部侍郎的位置上,半个月前才刚刚赴任。”

这个履历听上去完美无瑕,以萧文明的聪明伶俐,竟挑不出半点岔子,但是没有岔子,那就制造一些岔子嘛!

只听萧文明又接着往下说道:“这家伙到底有些本事,京官外放,并且一放就放到了江南道总宪这个天下第一肥差的任上,看样子他的运气还真不错呢!”

一说这个话,汤光耀就有聊头了:“萧大人想得还是太简单了,总宪大人要是靠着自己一刀一枪在科举上挣来的功名、逐年逐月在官场上累积了资历,那我等也无话可说。但是据说他乃是当朝宰相卫玉章的门生,得罪了他不要紧,万一把卫老相国也得罪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面对汤光耀的提醒,萧文明却是满不在乎:“老相国卫玉章又怎么了?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也是人,是人就要讲道理,我的道理讲的通,又怕他怎的?就是他亲自来了,我也不怕,更何况是他的一个门生了……”

汤光耀当一个苏州知府,官位不算小了,并且也有实打实的油水可捞,但是在大齐朝顶尖的官员看来,却也不过只是一个中层干部,高不成低不就的。

而卫玉章这一位总揽朝政的相国,对他而言就是巨人一样的存在,只要他在面前一站就能将汤光耀这一点萤火虫一般的前程彻底拦住。

汤光耀早就知道萧文明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但是卫玉章可真不一样,如果说在这个大齐王朝皇帝就是天、就是地的话,那有时候卫玉章有时候真的要比天还大、比地还厚。

据说朝廷里有些高官宁可顶撞,皇帝都不肯得罪卫老相国……

因此听萧文明这样的口无遮拦,汤光耀我看还是朋友的份上又多提醒了两句:“萧大人是个什么个性我知道,但是人不与天斗。卫老相国的人,还是要小心应付的为好啊。”

“什么小心应付?不就是他的一个门生吗?有什么稀奇的,老相国的门生,我这里也有,又不是什么稀罕人物。汤大人的话就算带到了,我也听进去了,知府大人公务繁忙,就请回吧!”

萧文明的性格汤光耀还真是十分了解,一桩事情跟他偶尔提醒一句便也罢了,要是反反复复地说,反而惹恼了他,一个不高兴又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那就会把事情越搞越糟。

于是听萧文明下了逐客令,汤光耀便也不再反复劝说,拍拍屁股便离开了临海屯。

经过这些年的经历,汤光耀不仅从小小知县任上,一举做到了苏州知府,官位是上去了,格局也打开了,办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增强。

这一回他给萧文明报的信,果然不是风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言事、道听途说,而是十分靠谱,在四天之后就应验了……

在别人看来,应付江南道主管杨元芷的质询,无疑是一件大事,可萧文明却没把这件事情看得过分重要,因为还有一个他更加害怕的人,拉下了脸,催促他办一件大事。

此人便是萧文明的姐姐萧文秀,而要他办的事情,便是修建临海屯的城墙。

萧文秀都说了:“说好了去去就回的,可你这么一来一去,又两个月时间耽搁了,城墙倒了一半,工程就这么落下了,怎么我吩咐你做一些事情就这么难呢?也不知我活命的时候,还能不能看到这座城墙完成?”

萧文秀都把话说得这么重了,萧文明还怎么好意思怠工?

因此回到临海屯的这几天,萧文明连休息都没有好好休息过,就一门心思地扑到了城墙的修建工程当中,恰逢这几天又进入了江南的梅雨季节,一天十二个时辰,至少有十个时辰,天上都飘着淅淅沥沥的雨。

如果说老天爷非要在这段时间把这么多的雨下完,那不如干干脆脆地瓢泼一般的大雨倾泻而下,下他一两个时辰,然后就云开雾散、天气放晴,那倒也干脆。

可老天爷非得磨磨蹭蹭、飘飘洒洒地下上一整天,让人浑身不舒服。

尤其是给萧文明的工程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建造城墙这样的大工程,可不是文人们吟诗作对,是要冒着雨、顶着风,在露天搬运材料、堆砌城墙的,就是不折不扣重体力劳动,现在虽然没有烈日的炙烤,但浑身上下湿漉漉的也是说不出的难受。

工人们做得苦,萧文明也没有办法,因为要赶工期嘛——就只有多给工钱了。

不过好在萧文明现在有的是钱,给工人付工钱也不算冤枉,他倒也还算乐意。

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然是从贸易中获得。

经过萧文明在倭国的那一番作为,倭国国内局势大变,方山家及其附属的诸侯算是彻底掌握了倭国的大局,在攻灭了原川家之后,已经互相攻杀了上百年的倭国的乱世,总算是暂时告一段落,迎来了和平时代。

至此,倭国的老百姓虽然做不到安居乐业,但是动不动被拉去当壮丁,时不时就会丢了小命的日子,总算是一去不复返了。

而对于那些倭国的诸侯而言,他们的好日子更是到来了!

不用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了,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了,特别是参与了围攻原川家战役的那些诸侯,他们每一家、每一户都分得了原川家积累下来的巨额财富,到了躺在胜利的功劳簿上享受生活的日子了。

于是这帮家伙散尽金银,争先恐后地到萧文明的临海屯采购各种奢侈品,把萧文明开办在临海屯的纺织厂所生产出来的绸缎、棉布,连同之前的库存采购一空,让萧文明又狠狠地发了一笔财。

这笔金银落袋,也算是萧文明这一回没有白跑倭国一场,又积累下了不少的金银,可以让他再度兴风作浪。

(本章完)

7017k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