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是什么阴谋呢?不应该啊!莫非是刺客在撒谎?刘纬根本不相信这个口供,命令李宇继续审问,却不料用刑太重,这倭人刺客被活活打死,最终也未改口,亦没有吐露更多有用的信息,致使这场刺杀案扑朔迷离,诡异至极!
当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个倭人忍者的口供也未必可信!或许他也是眼见阴谋即将败露而故意这么说,混淆视听,误导侦查方向,以掩盖卑弥呼的真正目的吧!
总而言之,刘纬并没有从这个刺客的口中,获得什么有用的信息,但一个严峻的问题,却摆在了眼前,那就是经历了这场刺杀案以后,自己还要不要继续前进,去往晋阳了?
可想而知,卑弥呼能在界休埋伏刺客,就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路程中,再次安排刺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只要卑弥呼亡我之心不死,就随时会有危险,三八大盖还是太厉害了,保不齐会在哪里躲着刺客,射来要命子弹!
但是,就这么回去,是不是有点太可惜了?况且,自己已经到了并州地界,与梁施接上了头,想要回去,梁施也不肯轻易放我走,而误了大事吧?必定极力挽留!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诸葛亮给刘纬出了个主意!他建议,以这次刺杀案为由头,对并州方面的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疏忽和漏洞,提出严正抗议,并要求更改见面地点,让梁习带着司马懿来界休与刘纬会面!
界休已经属于并州之境,刘纬能来到这里,已经给足了梁习面子,够有诚意了!何况,他又遭遇了刺杀事件,不再继续前进,合情合理,量他梁习也没话说,只能颠颠地来到界休拜见!如此一来,既避免了可能存在的风险,也能拿梁习一把,将他一军!
诸葛亮的说法,使刘纬忽然眼前一亮,觉得很有道理,但思来想去,却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原因很简单,节外生枝,恐怕会生出意想不到的乱子!
刘纬估计,梁习已经在晋阳做好了迎接自己的准备,包括安保,均已到位,只是界休这里,稍有疏忽罢了!要是临时改变计划,无异于给卑弥呼的忍者们创造下手的机会,反而容易出现纰漏!
当然,刘纬一直留在界休城,安全应该没有问题,卑弥呼没有什么可乘之机!
问题是,让梁习带着司马懿赶来界休见面,万一路上出点什么意外,被司马懿给跑了呢?如果卑弥呼见刺杀刘纬不成,改为营救司马懿或暗杀梁习呢?
正所谓一动不如一静!司马懿留在晋阳,严密看管,才能万无一失;一旦司马懿离开了晋阳,就增加了出现意外的风险!因此,刘纬觉得,还是不要改变既定计划,仍前往晋阳与梁习会面为上!
不过,可能存在的危险,不能不理会!诸葛亮建议向并州方面提出抗议,还是必要的,至少能促使梁习和梁施他们加强安全警戒,不再出现纰漏!
另外,从界休启程,接下来的路上,事先准备好的十辆马车也该派上用场了,刘纬可以乔装躲藏在其中一辆马车当中,让卑弥呼的忍者们找寻不到真正的目标!
总之,安全问题,并不是刘纬考虑的主要问题,司马懿那边不要出现变故,才是最重要的!他千里迢迢赶来并州,为了什么?绝不能因为几个倭人刺客作祟,就自己先乱了阵脚!
诸葛亮听刘纬这么说,觉得也有道理,就没再坚持己见;另一方面,曹植的伤情并不严重,伤口经过处理和包扎,便无大碍,此地不宜久留,还是尽早启程,继续赶路才是!
于是,在经历了一场未遂的刺杀事件后,刘纬和曹植一起再次上路了!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行程,居然出奇顺利,沿途没有遇到任何危险,他们平安无事地抵达了晋阳!
这也难怪!卑弥呼得知第一次刺杀不成,也一定猜到刘纬会加强警戒,况且还有梁施率领的五千并州军沿途护卫,再无可乘之机,自然不会冒险再次行动!
不过,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刘纬和曹植进入晋阳城时,梁习虽然亲往城门迎接,他们也没下车,而是径直进了城!可不是刘纬不给梁习面子,而是一旦出现什么意外,梁习的脸面上也过不去,不如低调进城,免生事端!
刘纬和曹植,一个是权倾天下的汉王殿下,一个是梁习未来的顶头上司,他自然不敢怠慢,当天晚上,就在自己那座豪华府邸内摆下了丰盛的酒宴,为二人接风洗尘!
一路上风餐露宿,曹植大概也是饿坏了,一门心思,连吃带喝!刘纬呢,却没有胃口,他终于见到了梁习,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达成这趣÷阁交易,把司马懿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哪有心思吃饭喝酒啊!
“子虞公盛情,寡人甚慰哉!此番,携参知政事与礼部尚书,欲明昭其功,为天下万民,谢子虞公深明大义之举也!”刘纬端起了酒盏,面向梁习,准备敬上一杯,顺便转移话题,聊聊正事!他还伸手介绍了一下身边的诸葛亮和鲁肃,道出了此行之目的!
的确如此!刘纬此番并州之行,为什么要带着诸葛亮和鲁肃呢?就是为了表达诚意,彰显重视!他们一个是汉国副宰相,一个是专司负责封典礼仪的尚书,都是重量级的高官,有他们在场见证,刘纬对梁习许下的承诺,将更加真实可信!www.
“岂敢!人言在下之举,乃为私欲耳!何功之有哉!”谁料,刘纬如此客气,梁习给出的竟是这样的回应,言辞寡淡,阴阳怪气,似乎另有深意!
嗯?梁习这家伙,什么意思?刚见面的时候,还客客气气,谦顺恭敬,怎么态度转变得这么快?刘纬闻听梁习此言,一脑袋问号,放下手中酒盏,不由提高了一丝警惕!
“为国守疆,世代为之,何言私欲耶?”刘纬稍显尴尬,却还是正面回应了梁习的说法!
“如魏国之例乎?”谁料,梁习居然把脸一扬,提出了尖锐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