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方面的情报,终于到了,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刘纬迫不及待地将所有情报快速浏览一遍,终于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这里面有个疑问,既然刘纬已经迁都长安,怎么参谋本部,还在汉中?这主要是因为,固有的情报网络终端一直在汉中,骤然之间很难迁移到长安,否则,恐怕会出现情报传输渠道中断,甚至情报不慎泄露的情况,会出乱子的!
因此,汉中方面,几乎所有官僚机构,都已经迁往长安,唯有参谋本部还没有动!刘纬打算,这一次北伐中原结束以后,得了空闲,再安排他们迁至长安,现在还在汉中!
这就导致情报递送,耽搁了不少的时间,各地情报,要汇总到汉中,再由汉中,报送给前线的刘纬,而刘纬呢,也不在洛阳,而是征战在外,这又增加了许多时日!
不过好在,情报终于被送到了刘纬的手上,内容极其丰富,刘纬也是看了半天,才慢慢捋清了头绪!
第一份情报,是北疆潜伏人员六百里急送!内容是,北胡鲜卑,似有异动,轲比能和步度根,兵分两路,出现在漠南一带,人数大概十万左右!
看到这份情报,刘纬没感到十分意外,因为之前,荀攸就已经说过,曹操很有可能会挑唆鲜卑人大举进攻河套和北地郡,刘纬对此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只是没想到,敌人会来得这么快!
刘纬此前进兵中原,就是想打个时间差,速战速决,可眼下鲜卑人动作这么快,虽然离边境尚有距离,且目的不明,却也不得不加强警惕,也许中原之战,该适可而止了。
第二份情报,刘纬看过后,心头一惊!据潜伏在东吴的密探加急送报,孙权调遣了六万大军,集结西进,至情报递送之时,前锋已至江夏!
孙权这家伙,果然还是有所行动了,集结那么多军队,奔江夏去了,意图再明显不过,还是觊觎荆州!
看来,当初荀攸的预言,基本一一应验,曹操果然还是实现了三家一齐攻汉的战略意图!
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曹操敢于调用淮南军,来中原助战,因为孙权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到了西线,淮南方向上没有威胁了,张辽就算倾巢而出,也不必担心后路!
那么,张辽究竟有没有倾巢而出呢?刘纬连忙翻看后面的情报,找到了关于淮南军动向的关键报告!据潜伏于寿春的卧底报告,月前淮南军全体动员,集结待命,如临大敌,并备足了冬装,大有挥师北进之态!
这份情报,看似语焉不详,并未说明张辽究竟有没有率军倾巢而出,奔赴中原,是因为寿春距离汉中太远了,情报都是过了很长时间才送达到刘纬的手中,已经是一个月之前的事了!不过,却已经能够看出,淮南军确有举动,张虎所部的出现,绝非意外!
一个月前?这说明,曹操早就已经给张辽下达了命令,也就说,从那时候起,他就已经在编织一张大网,设下了诱敌深入之计!
随后,刘纬又翻看浏览了来自于徐州和青州的报告,虽然没有明确指明这里有什么军事行动,可种种迹象都表明,徐州军和青州军,也在加紧备战,集结待命,随时可能开拔!
这就对了,这肯定是曹操布下的圈套!中原如此空虚,空虚得让人难以置信,其实就是在诱使汉军深入中原腹地,不知不觉地走进这张天罗地网之中!
不过,曹操这么做,是不是也太过明显了?像样的抵抗都没有,就不怕引起刘纬的怀疑,看出其中有诈?他还真不怕!因为,曹操在编织一张大网的同时,还故意演了一出病危的大戏,如此一来,就有了合理的解释,这还是个连环局!
想到这里,刘纬又赶忙找到了来自邺城的报告,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旬月,邺城无事,抑或曹公病危者,恐有诡计,不可不察也!也就是说,潜伏在邺城的密探,获知了曹操病危的消息,却觉得不可思议,提醒汉中方面,一定要注意,是不是曹操的诡计!
密送传递情报,可没有那么容易,需要躲过许多盘查和耳目,因此篇幅不宜过长,暗探卧底,不可能详细论述他为什么觉得这是曹操的诡计,也只能这样提醒一句!可刘纬相信,密探的直觉是正确的,这就是曹操的奸计!
所有的诡异现象,到现在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曹操这一计,如此庞大,设计精妙,环环相扣,真是令人不得不佩服!刘纬估计,这其中肯定也有司马懿的功劳,或许完全就是他的杰作,也说不定!
曹操的胃口,可真不小啊!如果此计成功,入侵中原的汉军,将被一网打尽,刘纬是生是死,都很难说!
即便他侥幸逃了回去,主力精锐尽失,也难以抵挡接下来鲜卑人和孙权的进攻,更无法抵挡曹魏大军的反扑,到手的胜利果实,终将全部失去,甚至连蜀地,都有可能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不过,这一谋划最大的问题,正是它太大了,大到人力并不能完全掌控的程度,稍有差池,便前功尽弃!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实际上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的纰漏,不仅让汉中情报处眼线,探明了底细,更是让刘纬早就已经猜到了曹操的诡计!
换句话说,曹操设下的圈套,其实刘纬早已看破,只是苦于没有证据证明自己的推断!现在,各路情报都已经送上来了,汇总起来以后再看,这就是证据!
曹操老贼,司马劣徒,果然狡猾!不过很遗憾,我早就看破了你们的计划,是时候该撤退了!
刘纬想到这里,连忙下达了命令,全军不去陈留,改为转向西北,至荥阳附近,准备接应高昂和疏散撤离的陈留军民,会师之后,回到洛阳!
可以看出,刘纬还是没有放弃陈留民众,只是稳妥起见,把掩护改为了接应,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可是,就在他命令下达之后还没多久呢,庞统和参谋本部的战情分析报告,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