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农场主何锡华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当何锡华养的鸡长到半大的时候,也是接到了家里的回信。

这信是父亲回的,不过肯定不是他父亲写的,而是找别人代写的,因为他父亲不识字。

当看到信上说父亲已经是决定让三弟也移民过来后,他也是松了口气。

三弟能够过来,这是好事,不管是对自己而言,还是对三弟而言,还是对大哥来说,都是好事。

至于大哥,他是知道不可能过来的了。

好几年前他父亲就已经是决定,所有的家产,尤其是最重要的土地将会全部留给老大,他们两个次子只能是自谋生路,甚至都是提前把土地和房屋给过了户,彻底绝了他们两个次子的心思。

对此如果说他们两个次子没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也没办法,虽让父亲已经决定了。

再说了,他们其实也知道,就家里那点土地,留给大哥一家是刚刚好,但是如果三兄弟一分,那么全都得饿死。

这自谋生路,要么去务工赚钱,要么移民。

他自己先选择了务工,然后移民,经历了这么一圈后,他发现还是移民好。

只要肯吃苦,再加上一点点去遥远边疆的胆量,熬上几年好日子就来了。

只不过,偌大的帝国里,其实愿意这么做的人还是不多,别看移民海外的有几百万人,移民边疆省份的也有几百万了,但是这些都是几十年累积下来的,再考虑到大唐帝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那么就会发现,其实人们如果有其他选择的话,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的,更别说去遥远的海外或者边疆了。

这一去,很多人实际上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返回家乡了。

但是同样也是因为大唐的人口基数多,所以哪怕愿意去的人比例小,但是汇总起来也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字。

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区,其实每年都会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离开家乡讨生活,有些是去城市里打工,有的干脆是选择了移民。

尤其是家里田地少,儿子又多的家庭里,很多儿子成年后就会到外头讨生活了,没办法,家里那点地养不活这么多人。

再加上现在的交通又方便,各种内河客轮和火车,可以让人们轻松了离开,甚至远渡重洋去海外领地也不是多难的事。

只要你选择报名移民了,一切都好办。

何锡华独自一人在库里打拼的时候,他的邻居们大多也是闷头干活开荒。

吴老三一家就是何锡华的邻居,这会吴老三正带着一家老小,他的妻子,老母亲以及三个儿女在田间劳作着呢。

和何锡华独自一人过来不过,吴老三可是拖家带口过来的。

只是一家六口人看上去人数多了,移民的时候按照人口数分的土地也多了,但实际上他们这一家劳动力严重不足。

老母亲干不了什么活,妻子也是体质较为虚弱,儿子还是个老三,现在才八岁,而两个女儿一个十三,一个十五,也是干不了什么重活。

所以看上去他们这一家子全家上阵,场面有些大,但实际上干的活也没多少。

吴老三站在天地上,抬头看了远处数百米外的何锡华,叹了口气。

住在他们家隔壁的这个小伙子,就孤身一人,但是愣是开垦出来了相当于他们家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积,而且还养鸡养猪。

这样算下来的话,何锡华这个壮小伙,一个人干的活顶的上他们全家人的一半了。

看着吴老三看着对面挥动着锄头,闷头干活的何锡华,边上的妻子则是走了上来,还拿着手帕给吴老三搽汗!

“当家的,你歇一会吧!”吴老三妻子说着话的时候,她自己也是喘着粗气。

吴老三回头看了看,然后点了点头:“都歇一歇,喝口水!”

说实话,现在他有些担心自己妻子的身体,虽然是农家妇女干惯了农活的,但是身体不好的她现在也是很难支撑这么繁重的体力活了。

但是家里没人干活也是没办法,这家里六张嘴呢,今年如果不开垦出足够的田地然后播种,明年吃什么?

官府可不会继续赊欠给他们第二年的口粮。

移民也是有成本的,交通费用、还有农具这些看似不多,同时提供给移民的低价粮食,其实也是需要成本的。

因此移民屯垦司那边不可能一直补贴下去,一般也就是第一年照顾一下,第二年开始就要靠他们自力更生了。

吴老三为了明年的生计,自然是愁着呢。

这羡慕了一阵后,边上的妻子突然道:“你看这个小何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吴老三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是很快他就是反应了过来:“你是说?”

他妻子点头道:“大姑娘也不小了,我看这个小何老实肯干,周边的人家里就没他这么能干活的了!”

吴老三也是沉思了起来,他们搬来这里也有几个月了,认识这个何锡华也不短时间了,闲时聊天的时候也知道,这个何锡华老家是在山东,家里兄弟多,这才早早出来讨生活。

但是这并不重要,这都到库里来了,老家和家庭什么的已经不重要,大家都是新移民。

主要还是得看人。

而这个何锡华在他看来,还是一个挺适合的人选。

库里周边这一片其实如今人不少了,加起来怕都是有六七万人了,但是移民远远没有这么多,顶多也就是万把人而已。

剩下的都是军队。

而这些实际上也并不是在库里城内,而是在外围西边、北边等地方。

库里城往西、往北,军方还在一些险要的地方陆续修筑了多个棱堡要塞,驻防部队防止鞑靼人袭击。

这些都还是步兵呢,实际上更多的骑兵部队,都还在广阔的草原上呆着呢。

一方面是通过游牧的方式减少马匹的口粮问题,另外一方面也是巡逻肃清鞑靼人的侵袭部队。

真正驻防在库里城内的军队,其实也就万人规模,而且这些驻军也是在玩屯垦,他们自己圈了一大片土地进行屯垦以解决粮食问题。

库里城内除了驻军外,还有少数的军政官员的家属、跟过来冒险的商人外,真正过来屯垦的移民到目前为止,估计也就万人左右。

所以别看现在库里一带人很多,但实际上等到军方发动西征战役后,打过了乌拉尔河之后,这个库里城就会和之前土密省、海东省的其他前沿战略城市一样,瞬间冷清下来,到时候留下来的也就只有少数官员和驻军以及屯垦的移民了。

到时候能够有两三万人就很不错了。

更要命的是,这些人还很分散!

中亚土地多的是,而且适合耕种的并不多,很多都是旱地或者干脆是草原、戈壁滩甚至沙漠,前期为了吸引第一批的移民,移民屯垦司给出的条件也是非常优越的。

肯来库里屯垦的,就会分出去大量的土地,适合耕种的耕地都是人均一公顷以上的,而且还会附带给人均一百公顷以上的旱地。

比如吴老三他们家六口人,就是分了足足十公顷的耕地,另外还有足足三百公顷的旱地。

这算下来的话,可是将近五千亩的土地呢!

光看面积的话,已经算得上是大地主了。

可惜的是,这些土地绝大部分都是不适合耕种的,适合耕种的一部分也都是属于中下等田,没有良好的水利设施,没有肥沃的土壤,产量自然是高不了的。

不过面积够大,只要肯努力的话,粮食还是能种出来的,而且总数不会少。

这也不是库里城的特例,实际上大唐帝国在任何一个地方招募移民,都是会免费分大量的土地,只是有些地方肥沃一些,所以人均分的少一些,有些地方不够肥沃,所以就人均就多一些。

而库里城这边只不过情况更加特殊,所以给移民分的土地格外多而已。

这给移民数量太大的土地,也是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那就是移民彼此之间的间隔是非常大的。

地广人稀的局面下,其实新移民之间的交流也只局限和附近的几家邻居之间,其他的太远,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才能串门。

周边的几十户邻居里,吴老三大概也是有所了解,其中也有几个适龄的小伙子,但是能够和何锡华这样能吃苦,肯干活的小伙子,却是没有。

想到这里,吴老三实际上已经是有些意动了。

稍候的一段时间里,吴老三也是找了几个去找何锡华,还数次邀请他到家里来吃饭。

这一心扑在种田养鸡大业上,暂时还没有考虑过成亲的何锡华,自然是没有识破吴老三的险恶用心。

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当鸡栏里的鸡长的差不多后,何锡华脸上的笑容也是一天天多了起来。

在一个清晨,他驾着牛车,带着整整两大笼子的鸡进了城!

为了养这些鸡鸭和几头猪,他的债务是一天比一天多。

这养鸡也是需要鸡仔的,需要饲料的,要不然直接在野地里放养,这些鸡能全部饿死……

如果说中途有鸡鸭猪大规模病亡的话,他恐怕就要背负一身的债务,后续的好几年都只能是为了还债而努力了。

但是老天垂怜,这几个月里总算是没出什么事。

鸡鸭猪都好好的一天天长大!

如今,总算是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前几天他还已经是从吴婶口中得知,城内的鸡鸭猪肉等价格可是相当喜人,只要把这些鸡鸭猪卖出去,那么他就能够一举还清所有的债务,顺带还赚至少二十元以上。

二十元看似也只是在大城市里打工三四个月的工钱而已,但是,这没法比。

因为对于何锡华而言,这可是纯收入!

他的主业还是种田呢,这养鸡鸭猪什么的只是副业,赚多赚少那都是净赚。

而且赚上了这么一笔后,后续他就不用再去贷款养鸡鸭了,自己就能够支撑下来。

进了城后,何锡华不用多久就是把两笼子的鸡鸭全部出售,拿到钱的他,忍住了激动,直接就是跑到了银行把债务还了一部分。

然后又是跑去购入了一批饲料,他的养鸡大业还要继续呢。

只不过鸡仔就不用了,他还留下了好几只母鸡和公鸡生蛋,孵化后就可以继续养,后续的投入也就只饲料了。

买完了饲料后,他想了想,又是去布店里买了布匹,一圈粗布,另外还有一卷印花布。

这一粗布是准备给自己做衣服,但是他自己不会针线的,到时候还得麻烦吴家姑娘,麻烦人家做衣服,自然也是不能让人家白忙。

那印花布便是他准备的报酬了!

当然了,这些想的时候,他已经是直接忽略了布店里还提供裁缝服务,可以直接帮他把购买的布匹做成衣服。

哪怕是觉得裁缝的收费太贵了,但是他还可以直接去街口的裁缝店啊,那里有专门为他们这些普通人提供的廉价裁缝服务,价格便宜的很。

只是呢,他已经是忽略了这些!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