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红是认识刘牧樵的。

同为京大的教授,刘牧樵这样出名,又做过直播,还有过公开教学课,杨晓红虽然是儿科教授,她也认识了他。

再说,袁姗有几篇论文刊登在《中华》杂志上,杨晓红也阅读过,并且还引用过里面的数据和观点。

很有水平。

这是杨晓红对刘牧樵的评价,也是对袁姗的评价。

至少,袁姗有3篇论文水平不是一般的高,拿到国际上去比较,这3篇论文足够放在“大作”之列,很难见到的大论文。

大论文不一定是数字多,而是探索的领域很深,水平很高。

袁姗的《儿童癫痫手术治疗探讨》,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文章。

儿童癫痫,一般是采取服药的办法控制,有的有效,有的无效,对于无效的儿童,袁姗和刘牧樵合作,采取手术根治的办法,这是一项很重大的进展。

当然,杨晓红并不知道袁姗在这项治疗中的作用非常的小,她实际上只是在选择病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这项成果,把杨晓红吓坏了。

这不是羡慕嫉妒恨的问题,而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杨晓红是国内超级大佬的接班人,儿科学会主任委员,上任是协和的梁女士,梁教授,她一直是国内儿科掌门人,今年被评为院士了。

今年就是换届。

杨晓红在最近10年中,活跃度非常高,从她主编《儿科学》本科教材就可以看得出来,她的地位有多崇隆。

可以说,她自己认为,主任委员非她莫属,

不过,她也不是一个天真的年轻人了,今年46岁的杨晓红,知道学术界的水有多深,她不敢大意。

她听说袁姗要找她,正好,她也要找她。

袁姗在谋求副主任委员的位置,而她则谋求主任委员的位置。

再说,袁姗的背后是刘牧樵,对于刘牧樵,儿科大佬们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的大作,这些大佬们都拜读过。

刘牧樵不仅仅是和袁姗有合作,他至少和安泰医院的10名教授有过合作,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有几十篇。

可以说,不拜读刘牧樵的论文就不是名医,因为,他的文章属于顶尖级别的,最前沿的理论与实践,大佬级儿科医生,不存在不读他的文章。

杨晓红知道袁姗的背景,所以,希望她投自己一票。

杨晓红不是没有对手,她的对手是沪市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的肖建平教授。

沪市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的肖建平教授今年52岁,正是好年华,他在儿科呼吸重症方面,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是超级大佬,他也是教材主编,他主编的是7年制研究生教材,并且还是英文版。

他代表的是沪市医科大学,完全有能力竞争主任委员。

这一次,他也是提名人员。

现在,他和杨晓红一样,都是副主任委员。

杨晓红的优势略微大一点,体现在这几方面。

一是她是京城系的。

京城系和沪市系历来竞争得十分激烈,由于可见的原因,京城系占有一定的优势。支持京城系的人自然就多一些。

二是年龄优势,杨晓红才46岁,年富力强,个人魅力也更足够一些,特别是她的长相,可以称得上美女,在国际讲台上,风采也是加分项。

第三,在学术上,杨晓红接触的是更新的东西,她涉及到的儿科领域更广阔一些,而肖建平教授重点是重症医学上,比较单一。

第四是,杨晓红得到了上任主委的强力推荐,梁教授的推荐权重达到60%。

这是杨晓红的优势。

肖建平是不是就完全没希望了呢?

也不是。

他也有优势。

第一他资格更老,在上一届的副主委排名中,他是排在第一位,按照正常的顺序,他是第一接班人。

第二,杨晓红这些年锋芒毕露,得罪了不少的人,准备卖了她的人不在少数。

第三,学术上,肖建平在某一个领域耕耘得更深,儿童重症治疗,他在国际上都很有地位,国际儿童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虽然不是副主委,但是在常委中排名非常靠前。

第四,他是7年制研究生教材的主编,全部是英文,这就是他的最大的资本。

可以说,两个人各有优势,综合起来,杨晓红似乎略强一点。

不能麻痹大意。

杨晓红和袁姗聊了一会,把袁姗搞定了。

她还必须联络更多的代表,所以,没有聊太久,去了华西医院儿科主任的房间。

袁姗盘算了一下,98个代表,袁姗见过面,打过招呼的有92家,只有6家没见。

不是不见,而是不巧,没见到。

第二天,会议开始了。

今天,袁姗有一堂讲座,《儿童肥胖症诊治心得》,这是一个好课题,因为,根据目前的迹象,在肥胖症的治疗上,还没有重大突破。

一个学科,十年有一个重大突破就算是很有成绩了。

一种疾病要是有重大突破,那就是划时代的了,不是十年,也不是二十年,也许几百年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

譬如心衰,强心药使用算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扩血管,特别是硝普钠的使用,又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利尿剂的使用,特别是保钾利尿剂与排钾利尿剂的联合使用,又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过去,心衰病人存活期大约是3、5年,现在超过10年,这就是进步。

而有些病,譬如天花,一次进步就足够了——天花疫苗的普及,最终把天花病毒灭绝了。

肥胖症,是一个很棘手的疾病,并且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症也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多。

而几十年来,对肥胖症的研究前仆后继,但进步十分的缓慢,通过节食、运动减肥,难度十分的巨大,成功率很低,并且大部分都反弹了。

药物研究也不少,但是,这些药物对身体的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宜临床上长期使用。

药物的研究过程十分的艰难,前后至少研究了上百种药,大多都有效,但是呢,最终都没有在临床上使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