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袭会稽 第二十七章 一道弹劾(第六更)

张公公一直念了半个时辰才算了事,长长的一封捷报念罢,大堂之上鸦雀无声,百官都深陷震惊之中无法自拔。

益州水师八百孤军南蛮第一重镇会稽,就这么被拿下了?

百官的第一反应是不信,怀疑这是益州水师哗变之后主将裴元略为了逃避责任而报的假捷,意图用来掩盖其丧师之过。

可是细细一看,这篇捷报却极为详细,几乎把水师出益州之后的每一个举止动作都写得一清二楚,环环相扣。全文上下竟没有半点漏洞,若真是丧师后伪报,仓促之间是很难将故事编造的如此天衣无缝的。

一时之间,百官都皱着眉头,思量这封捷报的真与假。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拓跋珪失态地叫唤了一声。百官纷纷为之侧目,秦皇也微微皱眉,显然对拓跋珪咆哮朝堂的行为极为不满。

也难怪拓跋珪会失态,自从朝廷淝水战败之后,半月以来,拓跋珪一直在联络拉拢大小官员,又琢磨出了骗秦皇回銮长安的毒计。正准备设法逃回云中,然后立即起兵造反,甚至拓跋珪连造反后的国号都想好了,就叫大魏,他要在北边建一个大魏朝,他要当皇帝!

然而,就在他费劲心机万事俱备时,却等到了这一封捷报。拓跋珪心智过人,他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这封捷报的意义,若这封捷报是真的,前秦立马就能重整旗鼓,他的皇图霸业也就要打水漂了。因此,他激动得失态了。

不过毕竟是拓跋珪,只是一瞬间,他便清醒过来并意识到了自己先前的失态。于是他急忙补救道:“请陛下明鉴。这裴氏父子分明是丧师辱国,假传捷报以期免责。南蛮的谢玄不过担任北府兵主将,便可在淝水抗拒王师。那王凝之官居左将军,又怎么可能是无能之辈。若按这裴盛秦捷报中所说,王凝之岂非成了天下第一蠢物?这一看便是在胡说八道,陛下万万不能轻信啊!”

此时,却有一青年武将出列讥讽道:“裴盛秦不过小小一羽林郎,就能够奇计取会稽,立下不世之功;而你拓跋珪官居太守,却为何又只能在朝堂上媚上欺下,诬陷有功将士?”

这段话分明是把拓跋珪关于谢玄和王凝之的对比修改了一下,再回敬给了拓跋珪,言语之间带着浓浓的护短之意。这青年将领乃是大秦龙骧将军杨定,他有个老爹叫杨安,他有个妹妹叫杨诗意。其实杨定也觉得这封捷报有些不可思议,但写这封捷报的人是他内定的妹夫,所以他想也不想,便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拓跋珪和杨定开了个头,百官便也低声议论起来。这个时代北方胡风甚重,前秦也难以避免地沾染到了一些。虽同样注重君臣之礼,在无关紧要之处却是不拘小节的。皇帝既然不说话,便是默许,百官便可低声交谈。这若是放在阶级森严的东晋,皇帝不明令让你说话,你敢擅自说话就是一个大不敬之罪。

秦皇不语,旒冕珠帘下的目光时而扫向衙门外,似乎在等待什么。

不久之后,一阵脚步声从衙门外响起,片刻间,三道人影便走入了大堂中。领头的一个青年男子,身戴虎头甲,威风凛凛。后方是两员与他一般年纪的扈从,皆穿白麟甲,显得冷静干练。

这项城衙门看着貌不惊人,却因皇帝陛下驻跸,而布置了重重关卡。而这年轻人却能带着扈从直接一路走入大堂,足可见秦皇对此人已是信任到无以复加,明里暗里守护的御前侍卫也丝毫不怀疑他会伤害秦皇。

百官齐齐躬身,朝这青年男子作揖行礼。

“见过大殿下!”

青年男子不理会百官,径直朝秦皇单膝跪下,道:“儿臣参见父皇!”

秦皇微微点头:“丕儿,免礼平身吧。”

“谢父皇。”青年男子稳健地站起身来。

原来,这青年男子便是秦皇苻坚的庶长子,前秦大皇子苻丕。而苻丕身后两个扈从则是已故丞相王猛的两个孙儿,现任宣威校尉王国安,以及折冲将军王镇恶。因大皇子当年曾拜在王猛门下学习治国之术,与王氏兄弟关系良好,是故王氏兄弟早早就站队了大皇子。

百官对大皇子的印象不错,陛下长子,通晓文武韬略,待人处事又随和圆润,实在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唯一的遗憾便是大皇子为庶出,而不是嫡子,若非如此,估计也没有当今太子什么事了。当然,也不是说太子殿下不好,太子殿下同样博学广闻,只是与大皇子比起来,书卷气过于重了一些。

这些都是后话。

苻丕情绪有些激动,他笑道:“父皇,儿臣已探明,南蛮各州郡都传出了消息,会稽的确已为我朝所占”

裴盛秦及有先见之明地命人在东晋境内城镇传播消息,此刻果然起到了作用。苻丕一边简略地说着各地反馈的情报,宣威校尉王国安则将一叠纸页交给张公公,再由张公公转呈秦皇,这些则是详细的情报了。

秦皇一边听苻丕简述情报,一边快速翻阅这手中的详细情报,两相印证,终于落下了心中最后的一块石头,不禁喜道:“这裴盛秦,真乃朕之麒麟儿也!”

秦皇与裴元略做了几十年的君臣,感情深厚,在以前也是将裴盛秦当做子侄辈看待的。此时欣喜之下,呼一声麒麟儿,虽有些不妥,却也不算太过分。

百官此时才得知,秦皇并没有傻傻的等着听他们分析,在得到捷报的第一时间,秦皇便已下令大皇子外出验证真伪。听大皇子说起沿途消息,便知攻下会稽之事大概不会有假了。如今秦皇这一句麒麟儿的赞叹,更是给这件事情板上钉钉。

裴元略父子夺下会稽,是真的!

拿下会稽,真要说有什么大的实际作用,那是没有的。会稽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这座孤城的实际用处,而在于他的政治意义。这次前秦伐东晋,秦皇打起的旗号便是“登会稽而朝诸侯”,换句话说,打仗只是战术过程,拿下会稽才是战略目标。如果没有裴元略父子拿下会稽,那么这次南征带给前秦的就只有淝水战败,王师损兵折将,无功而返。传回国内,那是要引发天下动乱的。但拿下了会稽,结果则又不同,

一旦拿下了会稽,前秦虽在战术上受到了淝水之败,但却实现了最初制定的战略目标!陛下说要打下会稽,王师便拿下了会稽,大秦朝不还是那个战无不胜的大秦朝么?虽说在淝水死了些人,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南蛮在淝水暗算了王师又如何,朝廷要拿下会稽,南蛮不照样毫无反抗之力么?

哪怕会稽不能长久的守下去,哪怕裴盛秦在捷报末尾已经写明了守不住会弃城出海,绕道徐州登陆归国。但占领了就是占领了,哪怕是占领了几天那也是占领。这样一来,前秦这次南征便从“损兵折将,无功而返”的惨败变成了“损兵折将,大功告成”的惨胜。一字之差,对局势的实际影响并不大,但传回国内带来的反应却是天差地别的。惨胜,不也是胜么。大秦朝胜了,真真正正的胜了!王师顺利攻破会稽,凯旋而归,这消息传回国内,谁还敢起异心,谁还敢起兵造反?

朝堂上的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一封小小捷报,挽救的是整个大秦朝的国运!

如今整个大堂里,最红光满面的不是秦皇,而是杨定!杨定以前一直瞧不起自己那弱不禁风的妹夫,在他看来,裴盛秦就是个家世好些的小白脸。只因杨诗意喜欢,杨定这才咬咬牙认了下来。但这次的捷报,彻底改变了杨定的看法。

自古以来,冲锋陷阵的猛将常有,运筹帷幄的良帅难求。自己这没过门的妹夫,分明是个帅才啊!

群臣之中,杨定率先开口道:“陛下圣德广布,天下归心。大秦江山,斯万万年!”

这时候自然不能吹捧裴盛秦的,要吹捧也只能吹捧秦皇,功劳也得往秦皇身上拉。

百官回过神来,都暗暗恼恨怎么让杨定这莽汉抢先了一步。纷纷不甘落后地恭贺道:“陛下圣德广布,天下归心。大秦江山,斯万万年!”

这一声声的,喊出了气吞山河的气势,这还是淝水战败后,前秦的百官说话第一次这么中气十足。而此时,早有无数太监分为多队,沿各个方向飞奔而出,一边跑一边一次次重复着捷报:“朝廷大获全胜,王师已入据会稽,不日凯旋而归!”

于是外面同样响彻起一声声“万胜”的高呼。带甲数十万,如虎啸龙吟,气吞山河,一改近日来的压抑氛围。

拓跋珪同样随着人群一同恭贺,脸上做出喜气洋洋的笑容,只是那笑怎么看都像哭似的。此时他心中已经暗暗记恨上了坏他好事的裴盛秦。

欢腾过后,等到大堂内稍稍安静一些,秦皇这才似笑非笑,慢悠悠地说道:“这次大小裴卿一共上了两纸文书,一封捷报,众卿家都知道了。除了捷报之外,还有一道弹劾。”

大小裴卿,这明显是指裴元略父子了,称裴元略为卿家是应该的。但裴盛秦小小一个羽林郎,却也被大秦皇帝称之为卿,可见此时秦皇对他是多么重视。但百官最在意的显然不是秦皇对裴盛秦的称呼,秦皇所说的那道弹劾。

百官们从先前的捷报就看出不是裴元略写的了,裴元略那大老粗哪有如此文笔与心细,想来这些都是裴盛秦写的了。此时裴盛秦在百官心中,已是个智勇双全,悍不畏死的少年名将了。

弹劾文书?裴盛秦才刚刚崭露头角,他这是要弹劾谁?

拓跋珪此刻怒火中烧,早已在心底将今日之事责任统统推给了裴盛秦,恨不得将裴盛秦千刀万剐。都怪这该死的裴盛秦!他居然敢精忠报国,他居然敢为国而战,他居然敢拯救国家!他分明是和我拓跋珪过不去!哼,我拓跋珪定要找个机会收拾那不知天高地厚的裴盛秦,让他父子都永世不得翻身!

此刻拓跋珪正想着如何找机会在秦皇面前进点谗言,诬陷诬陷裴盛秦。忽然被秦皇提到的弹劾勾起的兴趣,便不由竖起耳朵,打算听一听那裴盛秦这是要弹劾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