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关前,硝烟弥漫,喊声震天,平辽灭虏的另一个战场,正在展开激烈的战斗。

孔有德的后协,樊化龙的飞飚骑兵团,两万多步骑炮混合部队,正在攻打辽阳的东面门户——连山关。

连山关是通向辽东都司的重要交通要隘,在天顺年以前尚属自然的“以河为限的隘口”,不是带有长城建筑的“边关”。

明成化五年,韩斌建十堡和“障塞”拒守这里,连山关便成为内关。

尽管连山关并不险峻,但和本溪成犄角之势,却是辽阳面对辽东之敌的门户和据点。

特别是东江军异军突起,并取得了建州和辽东两大胜利之后,建虏不得不实施收缩战略,连山关的地位也空前重要起来。

从凤城出发,轻取青台峪堡和通远堡之后,两万余东江军便兵临连山关,并开始了夺取关外阵地的作战。

换源app】

连山关的守军,除了三千精锐外,其他六七千人都是动员出来的老头和少年。

人马虽然不少于鞍山驿,可战力却不敢恭维,更没有与东江军厮杀拼人力的底气和资本。

就连城外的壕沟阵地,也碍于地形地势的缘故,只有不到两里地的纵深。

因为关南便是太子河水系的细河,流经中河、刘家、石哈、摩天岭、连山关,后经下马塘入太子河。

也就是说,连山关虽然没有大纵深的壕沟工事,却有细河作为屏障,形同更加宽大的护城河。

只不过,东江军准备充分,又有擅水的将士助战。在迫击炮的掩护下,在细河搭设了三道浮桥,一举渡过细河,占据了稳固的桥头堡,并向连山关展开进攻。

轰,轰,轰……上百门迫击炮毫不客气地向着连山关内勐烈轰击,一道道烟雾,一团团火焰,在关内腾空而起。

连山关遭受着勐烈打击,孔有德指挥着后协将士,冲进壕沟,与建虏展开了激烈的厮杀血战。

建虏虽然不想与东江军拼人力,但还想倚仗着近战肉搏的优势,利用壕沟能给予对手以大量的杀伤,以此来阻止敌人进攻的计划。

可惜,开战之初,建虏便发现,东江军除了火力强大外,在战壕内的厮杀,也不比他们差多少。

建虏是希望以一敌二,或者是更高的比例。这样才能抵消东江军的兵力优势,并使东江军重新评估进攻的战损,而丧失进攻的欲望。

但别说什么更高的交换比,连最起码的一比二的底线,对建虏来说,也是无法达到的奢望。

“炮火的杀伤,抵消了建虏的凶悍,使我军能够打出一比一,甚至是更小的伤亡比。”

孔有德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战况,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近距离的轰击,辽东的东江军各部同样也使用了抛石机,以及最为简单易造的炸弹。

抛物线的弹道,正适合对付战壕,比红夷大炮还要厉害。

而更远射程的迫击炮,则勐烈轰击着连山关,也在不断地给建虏造成杀伤,并在关内引起了火势。

前面已经说过,连山关是内关,不同于辽东长城的堡寨。尽管建虏进行了加固修缮,可依然显得较为脆弱。

当然,建虏把连山关作为了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则设在了海拔千余米的摩天岭。

摩天岭的名字,知道甲午战争历史的人应该不陌生。

晚清名将聂士成组织摩天岭防御战,坚守达五月之久,杀敌甚重,击毙日军将领富刚三造,取得清军为数不多的几场胜利。

摩天岭巍峨雄浑横亘于辽东,自古即被喻为陆上屏障,是本溪和辽阳的东西界山,南北则是连山关和下马塘分界点。

也就是说,从凤城发动的东江军,要攻入辽阳地区,便需连闯两关。

一是连山关,二是摩天岭。闯过这两关后,建虏便无险可守,通往辽阳也将再无障碍。

当然,对于东江军来说,摩天岭和其它坚城要隘,并没有什么区别。山路、丛林,和高大的城墙相比,难度基本上差不多。

樊化龙出动了枪骑下马助战,一步步地逼近关墙,利用重火枪的射程优势,已经能够向城上开火射击。

“看来,建虏并没有死守此关的决心。”樊化龙观察着战局进展,说着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照这个速度打下去,今天或许能拿下连山关。”

孔有德放下望远镜,说道:“应该是把宝都押在了摩天岭,那里的地形地势,更有利于防御吧!”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只要牵制住建虏,便完成了任务。等待另一路人马攻取本溪,包抄建虏后路,他们便是瓮中之鳖,插翅难逃了。”

攻城掠地并不是主要目的,趁着建虏还未下决心窜逃,尽可能多地消灭其有生力量,才是郭大靖反复告戒提醒诸将的宗旨。

在原来的计划中,孔有德和樊化龙这一路东江军,并不要急于攻取连山关。把建虏牵制住,等待友军包抄到位,再前后夹击,彻底歼灭连山关的守军。

但现在看来,似乎进攻得有些勐。本来打算先夺取关外阵地后,便停止进攻,等待友军的消息,可看建虏的表现,似乎有弃关撤退的可能。

樊化龙看了一眼孔有德,探询般地问道:“进攻是不是缓一缓,太勐烈的话,要把建虏吓跑了。”

孔有德沉吟着,慢慢摇了摇头,说道:“建虏撤退,也就到摩天岭继续防御。友军的包抄,并不受影响。两军在摩天岭合击敌人,也没有偏离作战计划太多。”

特战营和朝鲜军攻占孤山六堡,并不算困难。堡小敌少,分散之敌,易于个个击破。

只有在本溪,才会遇到较强的抵抗。但那里的建虏,在兵力上还不及连山关,正常作战的话,也无法阻挡他们的继续推进。

关键还在于辽南的主力,直逼辽阳,牵制住了大部分的建虏人马,使得连山关、本溪的守军,很难再得到有力的支援。

尽管各部东江军的兵锋都是指向辽阳,建虏也投入了主力,但外围要点的失守,对于整个战局的发展,依然是举足轻重的作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