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刘奇士在队伍中大声呼唤着,他认出了尸体上的弩箭,那是郭大靖的独门兵器。

郭大靖大声回应着,从树林中现身,迈步走了出来。

刘奇士上下打量,见郭大靖全须全尾,行动自如,不禁放下心来,哈哈大笑着走上前,给郭大靖来了个拥抱。

好吧,这个热情劲儿,才象是结拜兄弟。尽管在古代,显得有些别扭。

郭大靖拍了拍大哥的后背,分开后,笑着说道:“就说没事儿,大哥不用担心的。”

刘奇士用力点头,感慨又钦佩地说道:“真是难以置信,不仅杀了硕讬,还能把人头带出来。要不是有人认识,还以为是假的呢!”

“大哥认识?”郭大靖很随意地问道。

刘奇士说道:“东江军中便有人认识,还有崔孝一等人,都是见过硕讬的。”

郭大靖点了点头,这倒是他忽略了。硕讬跟随阿敏征战,崔孝一等人在义州见过他,一点都不奇怪。

“走吧!”刘奇士拉着郭大靖,笑着说道:“几位将军都急着见你,估计是想问你是怎么做到的?这有人头和没人头,那功劳可是天差地别。”

郭大靖自是知道这些,才想方设法地要近距离刺杀。斩首敌酋,与战报上写阵上射杀,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含金量。

如果不是空间所限,郭大靖都想抓个活的,献俘京师,那放的卫星就冲出地球,要围着太阳转了。

边走,刘奇士边对着周围的官兵大声介绍道:“看见没,这是某的兄弟郭大靖,射杀岳讬,又潜入敌营斩首硕讬,立下了泼天的大功。”

周围的官兵都露出敬畏、钦佩的神色,不为别的,只是潜入敌营斩杀主帅,那得是多大的胆量,多危险又困难的行动。

这绝对是个豁出命来杀敌的硬汉子,军队中就是如此,佩服的就是英雄,就是勇士。

面对官兵们的热情注视和施礼致敬,郭大靖也只好连连拱手还礼。只是他的脸上涂的乌七八糟,真正认识他的并不是很多。

其实,郭大靖可不想这么高调。日后还要干化装潜入的行动,越少人认识他,才越是安全。

可这位大哥,唯恐兄弟立的大功无人知道,唯恐兄弟不能名扬四海,这通显摆。

“郭百户,你可真是令人佩服万分哪!”尚可喜看见郭大靖,立刻大步走过来,用力拍了拍他的臂膀,“潜入刺杀,还能带出首级,太不可思议了。”

郭大靖还未说话,李维鸾已经插话道:“郭百户想必是侦察刺探许久,找到了建虏营寨的漏洞,才一击得手,立下这大功的。”

“李将军所言极是。”郭大靖就坡下驴,拱手道:“外紧内松,建虏营寨内的戒备甚是松懈,应是没想到会有人敢潜入刺杀。”

这时,张攀、郑凤寿、崔孝一等人也赶到营寨内,他们负责攻打东面。

看到郭大靖安全归来,众人都喜悦轻松,嘘寒问暖地关切之余,也对郭大靖能干出这般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感到惊讶和佩服。

建虏败退而去,袭营的计划获得成功,接下来就是继续追击,与白马山城下与毛帅的部队合击建虏。

众将又商议了一番,决定暂且休息,明日天亮后再行出发。

尚可喜、李维鸾、仇震泰、张攀等东江军将士全部出动,崔孝一率千余朝鲜义兵前往助战,郑凤寿则留守龙骨山城。

建虏新败,在白马山城下,也很难突破毛文龙所率领的四千主力;不是连夜追击,众将也是觉得三千五六百人马,若建虏回头来战,未必有把握取胜。

等建虏在白马山城再损失些兵力,追击部队就多了几分胜算。至少在兵力对比上,相差的是会越来越大。

郭大靖作为旁听,应该是给予他的荣誉。他也听出了点门道儿,在野外与建虏交战,东江军将领没有什么信心。

毛文龙的主力有白马山城可倚托,这边的人马压迫过去,就无险可守了。

李维鸾对郑凤寿说道:“郑大人,麻烦把城中的板车、架子车都借予我军,木炮也要多带一些。”

郑凤寿明白,点头道:“李将军放心,城中的车辆全部交予你们,木炮也可带走大半,我们继续赶制就是。”

车上载炮,沿着大路推进,确实有遏制建虏骑兵冲锋的作用。如果再正规一些,应该用武钢车,更加有效。

郭大靖对此表示赞同,又听见尚可喜要组织数百重甲长枪兵在前,也是阻遏建虏骑兵。

可惜,东江军的装备太少,只能临时组织,不能常态化保持。郭大靖心中慨叹,实在为朝廷的厚此薄彼、不分轻重而感到无奈,甚至是有些痛恨。

商议安排已毕,明日要出动的部队便抓紧休息,打扫战场的事情便交给了郑凤寿和留守的朝鲜义兵。

建虏退得仓促,也是被郭大靖给折腾蒙了,留下了大量的帐篷器械。对于东江军和朝鲜义兵来说,都是有用之物,全部搬回城内。

“人头呢,怎么没挑上高竿?”郭大靖突然想起件事情,问着自己的大哥。

刘奇士翻了下眼睛,说道:“你是想令建虏军心大乱,还有震慑的意思。可却没想建虏拼命反攻,夺回人头吧?”

郭大靖眨巴眨巴眼睛,确实没这么想。他以为把硕讬的人头挑出来,会加速建虏的败退。

刘奇士看郭大靖的表情就知道了,岔开话题说道:“人头可是宝贝,用石灰封好,要送到登莱,能换一大笔粮草物资呢!”

郭大靖笑了笑,觉得自己又长了见识。说到底,还是自己对建虏了解不够,想当然的以为,自然难免出错。

好在这不是什么大错,被李维鸾等有经验的将领给否定了。

否则,建虏发起疯来抢人头,就是惨烈无比的血拼厮杀。纵是获胜,也将是一场损失惨重的胜利。

现在就好多了,尽管还是要围攻建虏,少不得战斗厮杀。但建虏的军心已乱,物资器械也损失殆尽,越是拖延,建虏的战力越会减弱。

况且,郭大靖知道还有毒鼠强的威力。那可不是能靠时间,靠自身来消化分解的。那种毒药由于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容易造成积累,有二次中毒的可能

也就是说,毒药的效果会继续扩大,对建虏的削弱自然会使胜利的天平更加倾斜向东江军。

不得不承认,东江军将领们将战线拉长,把建虏拖疲拖垮的战术是正确的。尽管他们不知道,郭大靖给建虏下了药。

这恐怕也是游击战所延伸出来的战术打法,积小胜为大胜,一点一点地削弱敌人,尽量不与敌人展开正面的厮拼交战。

郭大靖觉得自己又学会了不少东西,那可是东江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

……………………

白马山城。

清冷的空气吹在脸上,扬起了鬓角的几丝白发。

立于城头,毛文龙呼出一口浓重的白雾,微眯起眼睛,瞭望着远方。

“义父。”毛承禄走过来,将大氅披在毛文龙身上,关切地说道:“当心风寒。”

毛文龙轻轻点了点头,缓缓说道:“若能聚歼硕讬所部,甚至是斩其首级,再加上之前射杀岳讬,我东江军必能让朝廷刮目相看。”

毛承禄知道义父心中所想,对于僻处海外的东江镇,只有在帝师袁可立出任登莱巡抚时,给予了大力支持。因此,在那段时间,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但袁可立去职后,朝廷着力于关宁,对于东江镇的粮饷物资是能拖则拖,能扣则扣。数次核兵,也是尽往数量少里压缩。

要知道,东江镇不仅有兵,还有几十万辽民。海岛上耕地少,所产根本不够军民吃饱。

尽管朝廷允许东江镇以商筹饷,但辽东已为建虏所踞。参貂等特产,十分难得。甚至因为深入辽东采参,辽东军民还经常付出死伤的代价。

此次援朝,打到现在,毛文龙的心思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原来还有保存实力,只是骚扰袭击,避免朝堂官员又要说东江镇靡费粮饷,却毫无牵制之功。

但下龙川、破义州,连战连捷之后的影响,却让毛文龙认为大力援朝,得大于失,利大于弊。

所谓的失和弊,就是东江军的伤亡和损失。但相较于朝廷态度的改观,日后支持力度的增大,却是相当值得的。

这就是利和得,从东江镇发展长远来看,暂时的伤亡和损失,都算不得什么。朝廷额兵两万八千,粮饷充足的话,毛文龙还能从辽民中补充好几万。

当然,如果不是担心建虏彻底征服朝鲜,并在日后得到朝鲜水师的帮助。

以及在援朝初期连获胜利,使毛文龙看到了转变朝廷态度的希望,他依然还是不太肯出大力援助朝鲜的。

朝鲜王室和多数大臣对待东江镇的态度并不友好,倒是很嫌弃东江镇给他们招来建虏这个凶恶的敌人。

很多朝鲜人对东江军也不喜欢,因为要供应东江军粮食,这是他们额外要缴纳的赋税,称为“辽米”。

但现在,毛文龙已经完全清楚明白。援朝之战打得如何,决定着东江军日后的发展。这是在为自己打,而不是朝鲜。

“我军连战连捷,又击杀建虏王子岳讬,相比关宁军,已是高下立判。”毛承禄宽慰着义父,微笑着说道:“牵制作用明显,朝廷不会看不到的。”

毛文龙沉吟了一下,说道:“未必会如此简单。重关宁、轻东江,这是朝廷的大战略决定的。关宁锦防线啊,那可是帝师孙阁老极力主张的。”

在明末,孙承宗无疑是大大的忠臣,能力也是当时大臣中的佼佼者。

最后守卫高阳时,孙承宗与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都战死。史书评价“死义更烈”。

但站在后来者的高度,孙承宗所施行的关宁锦防线可谓是劳民伤财,大明也为此流光了最后的血。

事实证明,用堡垒推进战术是无法击败建虏的。这与宋朝与西夏时的形势不同,最重要的就是明军根本不具备与建虏野战的能力。

而关宁锦防线的末端—锦州,也数次成为建虏围点打援的目标,并屡屡得逞。

最后的松锦之战,明军的九边精锐尽丧,可算是明清战局的转折。至此,明朝对建虏再无反击之力。

当然,如果因此就说是孙承宗毁了大明,就有些苛责了。

其实,大明的灭亡,不是一人之力造成的,而是整个朝廷和官僚集团的腐败无能所致。

有那么一句话,可以很贴切地用来形容:“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是清白的。”

重关宁轻东江,也可以解释成“重山海轻沿海”。毕竟那算是国门,而辽东沿海对于京畿的威胁几乎是没有。

明朝的财政收入就那么多,整个北方边镇的开支就够呛了,又怎么能拿出更多的资源,来大力支持僻处海外的东江镇?

其实也不是没办法,把关宁锦防线变成“关宁”防线,或者直接变成“关”防线就能省下大把的钱财和资源。

说白了,就是实行战略收缩,只守山海关和宁远,甚至只守山海关也成。

锦州,那就是个坑,别老往里砸银子砸人砸物资啦!

建虏放着广宁和锦州不要,就是等明军傻了吧唧地凑过来再一顿猛削!明军的堡垒推进,就是给建虏送人头送物资。

可惜,不是没人提出过这样的战略,但结局都不太好。

熊廷弼,就是其中之一,主张直接撤到山海关。后因为失陷广宁而传首九边;王在晋,议修八里城,也是以山海关为主,遭孙承宗弹劾,到南京养老去了。

关键是尽弃关外,需要大魄力,更需要皇帝的支持。否则,不战而弃土千里,畏敌如虎的罪名,还不被朝中的言官喷成筛子?

所以,毛文龙也不奢望朝廷能大幅度地提高东江镇的粮饷,只要不拖欠,也算是相当满足了。

“大帅。”一个哨探登上城头,施礼禀报道:“抓住几个剃头人,言说建虏已从龙骨山城撤兵,很快就将到达城下。”

毛文龙点了点头,目中露出精光,沉声道:“传令各部,准备迎战。”

……………….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