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天下的北府军投降,东晋终于走到尽头,显然司马家没什么盼头了,输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刘牢之呢,被解除军职,调任会稽内史。

就算是再政治觉悟低也意识到不对了啊,桓玄也是脑子被吃了,居然这个时间点相信被送到身边当质子的刘牢之儿子的话,回去劝一劝他父亲。

结果就是,距离咱们刘牢之反叛司马家几天时间不到,他又把桓玄反叛了。

虽然是不得已,但刘牢之的名声也算是彻底臭了。

真就是这些人流传度不高,没有人给他们写本通俗的小说,不然怎么会叫吕布独独背上三家姓奴的名号呢?

虽然人家确实是专杀义父。】

吕布:“……”

凭什么?

听得人也是无奈,这都是什么和什么啊?

背叛得真是好像过家家,一点讲究都没有。

还有,吕布得名声差得真是令人发指啊。

那个桓玄脑子被吃了真不是骂他,你就算是卸磨杀驴,你也得有这个本事啊。

这才几天,你当初去劝刘牢之怎么说的是忘得一干二净啊。

知道他最在意什么就冲着什么来,勇猛啊。

那当初还干嘛劝降啊,直接上去就是干啊!

多此一举。

【刘牢之这次得背叛还真不一样,之前都是他自己的选择,这次却是被逼上梁山不得已而为之。

他没了过往的意气风发,只能向自己最能干的下属刘裕寻求支持,像是溺水的人抓住浮木一般。

刘裕心里同样不好受,刘牢之对于他们这批出身寒门的人来说,就是一面旗帜,即便你没有显赫的家世,也能出人头地。

他说到底也是刘牢之提拔上来的,可还是拒绝了,很简单:

之前手握上万劲旅都不能一战,现在桓玄声望、权势到达顶点,谁会跟着他造反呢?

刘裕唯一能做的,便是脱下身上的军服和过往的一切,回京口去。

刘裕明白刘牢之这次难逃一死,可他不会陪刘裕死,刘裕不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但大事面前,不会被感情左右,也算是初步具有一个政客的冷酷素养了。】

确实,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刘牢之活不了。

几天内两次背叛,哪怕是之前反对他投降桓玄的人都不一定能跟着,实在是上司太反复无常。

【刘裕当初离开时便和手下人解释过,桓玄若是要显示他的容人之量,就必须得启用他。

桓玄也是这么觉得,刘裕打仗有能力,有爱民的好名声,还没野心。

虽然他看走眼了,但不到两个月时间,刘裕就被征召起用,任命为抚军中兵参军,讨伐孙恩的余党。

至于刘牢之那边正如刘裕所料,早就魂归天外。】

蠢死了!

明明之前主动权在自己手里,最后却是被这么简单的收拾了,不少人都恨不得把刘牢之扒到一边自己上。

【孙恩最终没等到刘裕,接着桓玄又开始弄权,整个朝廷是真没人管民生了。

当时灾害不断,哪怕是灾情相较轻的地方,人口都已经锐减三四成,十室九空不是恐吓。

混乱后汉人锐减,真不全是胡人所造成,当然不是为他们说话,他们造成的杀孽更是可恶,但汉人自己治理下糟蹋的百姓更是不在少数。】

这还都是有数据记载的,可能还存在为了官面上好看而往轻了说。

这样的锐减,汉人能剩下多少啊?

许多人都无法忍耐了,十室九空,不严重的地区都如此受害,那最严重的地区怕是都成为一座空城。

换了个人上位,百姓的日子依旧看不到希望。

【孙恩死了,接手的依旧死性不改,就是一个字——抢。

然后刘裕又被派去打他们了,之前碰上刘裕就是打败仗,对他基本都形成惯性的恐惧,结果好像没有多提的必要。

刘裕没有乘胜追击,因为他也没粮,又不是真的想给桓玄当马仔,那么积极干什么?】

“这刘裕,怕是存了养寇之心。”

许多人都看出来了,不养起来,刘裕如何在桓玄这边获取喘息以及日后扩大的机会呢。

倒是慢慢有了点谋天下的影子。

【刘裕这边已经有人来联系他起事了,不是别人,正是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说得也是有理有据。

但刘裕没有被冲昏头脑,找了别人参考。

别人,一群人都挺有趣的,反对的不是刘裕起事,而是时间地点不对。

主要是,桓玄他掌权一年多,还真没称帝。

但人家就是体贴啊,怕刘裕等待的时间太久,还真不久商议着代晋称帝的事情。

桓玄还需要确定刘裕是什么感想,但不知刘裕已经准备钓鱼执法了。

等到桓玄派人来问,那叫一个吹捧啊。

桓玄兄弟也是天真,白纸黑字的誓词都没用,人家就这么一句话居然信了,真是世家对寒门天生的偏见,觉得他们就没有那么大的志向。

接下来桓玄就给后面咱们的宋真宗打了个样,制造祥瑞,寻找隐士,反正是做足了登基的噱头啊。】

大宋;好好的干什么要提到我们啊?

为什么东晋的权谋被天幕说得如此儿戏幼稚啊?

一直都找不到真正的对手,哪怕是刘裕这一招,听起来都很不成熟,十分粗糙。

刘裕:你们没生活在这个时代,不懂这里面的规矩。

寒门出身是他们往上爬的阻碍,但有时候,也是叫人放下防备的优势点。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