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过后,朱棣还是得干好皇帝这份工作。

第一件事就是赦免诸王,毕竟他靖难之役打的名头就是反削藩的大义,之前被废除的兄弟倒是又成了王。

不过,削藩不单单是建文帝的工作,也是朱棣的工作,只要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就绝对不可能允许地方藩王享有行政权和兵权。

显然,朱棣的态度就是,钱可以给你,名头可以给你,但也就这些了,比起建文帝跟个莽夫一样的削到底,他就是软刀子来。

两人在这上面倒是调了个个。】

确实,建文帝的想法其实并不难理解,他削藩的倚仗是大明江山的稳定和实力,只是没想到出了他四叔这么个不讲道理的赢家。

他处置藩王的手段放到现在来说,也不过是众人没想到他下手那么狠,真就一点情面都不留,往死里削啊。

大明其他几个兄弟听着听着脸色根本好不了,还不敢摆脸色出来,不然他们老爹不得以为是在给他摆啊。

弄半天,无论是谁上位,这削藩都得削啊。

朱元璋瞧着也觉得这分封不对,基本上后代子孙谁上位都得如此,相当于给他们留下个代代相传的任务。

加上之前天幕所谓的养猪论,只吃不付出,他听着脸黑,但心里愤怒过去,知晓天幕说得对。

他是想要子孙不吃苦,可都是从百姓身上剥削出来的,是百姓在供养朱氏子孙。

【第二件事就是分封功臣嘛,成功了自然得是排排坐分果果,这方面朱棣不会吝啬。

这里面倒是有个人叫我意外,淇国公丘福。

说实话,这个名字真的不出名,在讲述靖难之役的时候都没有出现这个名字,但人家是人狠话不多,人还老实,实际上是三千营骑兵统帅,可见能力和朱棣对他的信任。

不过也是,按照记载丘福发起于兵卒,保护朱棣一块长大,人家受信任也是应该的。】

一群人还竖起耳朵听能不能听到自己,结果就这么没了?

朱棣倒是都知晓,毕竟是他封赏的。

【第三件事则是休养生息。

靖难之役说到底还是内耗,朱棣哪怕是赢了,于大明而言也是惨胜。

朱棣脑子很清楚,民力必须爱护,南北主要战场都免除三年徭役。

接下来,他就准备第四件大事,迁都啦。】

朱元璋:怎么就迁都呢?他的南京不好吗?刚刚不是才说休养生息吗?

其他人则是好奇,怎么想到迁都这件事。

而且,要是迁都的话,他们要不要做准备啊。

朱棣:准备什么?老子到现在都还没住到北平呢?

不过是先宣布一下,不得花个十几年修修整整啊。

要是不早点宣布,怕是等到哪天两眼一瞪都没法迁都,又不是两三年就能做好的事情,老子在位都不知道能有几十年,可不得早做打算啊。

【咱们朱棣迁都这件事那是登基的第一年就宣布,迁都北平。

不过不用太着急,咱们朱棣没有立马就干这个事情,只不过是先和大家通个气,然后北平那边准备准备不得有个十几年啊。

迁都北平的弊端很多。

第一则是离北方的游牧民族很近,近到很容易就被人打到京都;

第二距离经济核心太远,那会儿的经济发展中心长江流域,往南方走了;

第三,以前咱们沧州那地界都是别人发配的地方,名头上说着不太好听啊。】

【不过也不是一无是处。

咱们朱棣可是北平起家,想要回去很正常吧;

另外则是和朱棣被人的性格有关,他喜欢金戈铁马,不太喜欢江南的调调,离北边近方便他上马去砍人,五征漠北要是都从江南出发,那多不方便啊。

朱棣北迁可不得好好重整北边的防御工程啊,还得把北平的旧房子扩建一下。

算起来事情还真不少,等到永乐十四年朱棣北征回来觉得大差不差可以迁都了。

自然会被反对啊,很多官员的根基可都在南京,但是吧,咱们朱棣不是个民主的人,加上那砍人的刀还没砍够了,脖子再硬也不可能去硬抗啊。】

朱元璋听到迁都北平,不免想到他心里迁都的想法,只不过他心属的地方是西安啊,北平那也太北边了啊。

【当然,既然决定迁都北平,那么在这之前还得做一件事:打通南北大运河。

北边的经济那如何都无法和南边比,迁都北平代表得有上百万的人口转移,粮食的供应迫在眉睫,要南方对北边输血,大运河是最好的选择。

这里面有几个名字比较厉害,第一个是投降朱棣的陈瑄,使得供应的粮食增加到一百万石左右,虽然还不够,但值得表扬,人家不但会打水战,还能挖河。

第二个是工部尚书宋礼,还有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白英,提出构筑戴村坝蓄水。

等到永乐二十年,运河南段又出现问题,陈瑄再次上任,他和宋礼一样走的是群众路线,这次听取一位老河工的意见,可惜这位老河工没有留下名字。

陈瑄后来就待在漕运总督的位子上。】

陈瑄都没想到自己居然有这种际遇啊,难道他真挺会挖河?

【朱棣干着干着活发现,他的帝国实在是有点大啊,一个人干活是有点管不过来。

再加上他本来就更加喜欢上马打仗,为了找人帮忙开始组建内阁。

严格来说,朱棣时期的内阁只能算是他的顾问、学友,但到了后来已经成了‘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的真阁老。】

朱元璋:老子废了个丞相,你就立马组建了内阁?

不管如何,封建社会,不是人人都是工作狂,也不是人人都有那个能力,皇帝想要把所有都抓在手里,只有两个结果:一团糟以及自己活生生累死。

【朱棣有一个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大明梦,自然得要软硬两手抓。

硬的自然就是武力,北征蒙古之前讲过就不细说了,剿灭沿海倭寇,攻灭安南叛贼,其他一些小国以安抚友好为主。

当时各国皆来朝拜,占城、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剌撒琉球……纷纷入供。

还真圆了他的四夷宾服梦。

相信大家都有许多小国名字没有听说过,那是因为有些国家甚至是隔着万里迢迢坐船来的,这就和朱棣另外一个行为息息相关——郑和下西洋。】

看着那些长相各异的人来朝拜,哪个皇帝不心动?

哪怕是朱元璋想要挑剔他儿子都忍不住为了他的大明自豪。

只不过,坐船来的?

是天幕之前所说的西方国家吗?

朱棣也很惊讶,他现阶段叫郑和出去可没想到会留下这么大的影响。

看来还是得继续下,顺带下次叫郑和多带点特产回来,看看周边哪些小国需要大明的帮助。

他们大明,乃文明国度啊,自然看不惯小国发展滞后,肯定要互帮互助的嘛,报酬也不要太客气,随随便便点金啊,银啊,矿啊什么的就行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