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夫人和冯宝在岭南治理,不说政通人和,但确实治下安稳。
可冯宝死后岭表一带大乱,冯夫人把九岁的儿子冯仆派往丹阳朝见皇帝,任命为阳春郡守。
当然,不能指望九岁的冯仆处理,冯夫人便开始全权代理。
借助着之前的基础,冯夫人任下的几个州都十分太平。
但战火总归会波及到,乱世之下,任凭谁都不能幸免。】
越听越是叫人皇帝可惜他们手底下的蛮夷之地怎么出不来这么个能干的人啊,那得省下来他们多少力气,减少多少的损失啊。
【南北朝主打的就是动乱,反叛更是家常便饭,陈朝的建立并没有结束乱世。
当时的广州刺史跟上时代特色反叛陈朝,他自然也想要控制住岭南一带。
当时以广州刺史的名义将冯仆召去,然后直接将人扣押。
冯仆暗中派人回到高凉将事情告知洗夫人。
显然当时有两条路摆在洗夫人面前,一是跟着刺史造反,儿子得救;二是牺牲儿子保全忠义。
洗夫人选择了后者,对儿子的话是,“我们家做忠臣已经两代了,不能因为爱惜你就有负于国家。”
然后直接发兵抵御,幸运的是冯仆被救了出来。】
无论是谁,面对亲子性命受到威胁,能做出这种决定都算得上是忠义。
当然,免不了有人责怪她失了母亲的责任。
但个人有个人的选择,洗夫人眼中,什么都不能威胁岭南、国家的安稳,别说是亲子,就是她自己都能随时牺牲。
至于冯仆会不会有所怨言?
当初做了决定,就不会有后悔,无论何种后果,她都能承担得起。
吕雉听到对方的所作所为,和刘邦商量好或者或是约定好后,面露欣赏。
同时反思她是不是对刘盈太过仁慈,才叫他整日在那和她作对。
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他说话的份了。
罢了,
天幕的话倒是叫她少了几分私信,就是有私心,那也是想要叫流传后世的名声更加响亮些。
和这些比起来,儿子的那些伤吟就显得无足轻重。
【洗夫人可谓是高寿,儿子冯仆也走在她的前头。
一生经历三朝,梁、陈、隋时间跨度约莫近八十年,陈国灭亡后,岭南一带又成了混乱地带,没有依附隋朝的意思,几个州奉洗夫人为主,岭南圣母的名头就是这时候传出来的。
洗夫人保全境下百姓的安稳,当然隋朝也不可能眼睁睁瞧着这么大的一块地不在管辖下。
当初洗夫人把扶南犀杖献给陈国皇帝,而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老熟人晋王杨广亲自到了高凉,将陈主留给洗夫人的信转交给她,告知外面的局势。
简单来说就是陈国亡了,你们现在跟着我们隋朝混吧。
拿出来的凭证便是兵符和当初的扶南犀杖。
洗夫人见到这些确认了陈国的灭亡,召集境内的首领恸哭,可还是没有忘记担负在身上的责任。
她派孙子去迎接隋朝派来接管的官员进入广州,帮助平定岭南。
当时皇室册封洗夫人为宁康郡夫人,从陈朝活得石龙太夫人到隋朝的宋康郡夫人,后来还被册封为谯国夫人,身上的每一个爵位都是洗夫人靠着自身能力获得的。
她在岭南的名声是几十年的积累,抑制首领和地方豪强,没有因为私心便想做个天高皇帝远的土皇帝,反而大力推广汉族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不少人听得心里一动,李斯这个脑袋里装着一肚子心思的更是立马站出来为他家陛下分忧。
“陛下,这洗夫人确实是一代巾帼英雄,可我们大秦也不差,同样有着此等高义的巾帼。”
不少大臣还听得糊涂,冯去疾却是立马反应过来,心里懊恼不已。
李斯这个贼眉鼠眼的果然一下子打不死,眼瞧着立马又开始起来了。
同时也暗恼他的脑袋为什么就没转这么快。
虽然还有大部分一脸迷茫,不明白李斯说的是什么胡话,但许多玩政治的已经反应过来,始皇帝更是脸上都带出满意来。
这就是他为什么没有杀李斯的原因之一啊。
还有谁能如此快的想他所想,一脸义正言辞的说出弄虚作假之事吗?
没有啊。
可偏生李斯这主意解决了他的忧患,甚至能将岭南等地兵不血刃的解决啊。
“好,你拿个章程上来。”他用起李斯也是真的一点都不带手软。
幸好,李斯自己就是个工作狂,若是有朝一日始皇帝‘体恤’他叫他休息休息,那才是真正的惩罚。
“喏。”
不单单秦朝,许多岭南之地都存在隐患的王朝自然也有脑袋转得快的。
至于手段虚假无耻?
国家大事哪有什么虚假?
那都是国策。
林书见到他们这举一反三的能力,都开始物色所谓的部族女子开始谋划捧出来一个‘岭南圣母’,忍不住撇撇嘴,果然一群人都找不出来个心红的。
【洗夫人的传奇人生并没有随着归顺隋朝结束,不得不说,无论多少年,偏远地方的集权都是各朝各代想要解决,但总免不了复发的问题。
岭南等地安分了一段时间,可在隋朝建立不过十年左右,就开始爆发起义。
不少岭南的头领都响应,这个过程当中甚至接管的官员都身亡。
洗夫人人虽然年纪大,但脑子可比绝大多数人都清醒。
而且,哪怕人家历经三朝,但无论是在哪一朝都是很忠义,不会叫人指着骂对国家失节,这就是人家的人格魅力。
听到起义的消息,听到广州被围,洗夫人没有犹豫便派人支援广州。
只不过,这次洗夫人的孙子掉链子,他带兵支援广州,却是和敌方的将领私交甚好,虽然没有到投敌的地步,但也故意散漫,拖延支援的进程。
洗夫人哪里是能容得下沙子的人,得知消息后大义灭亲把孙子下狱,当初你爹都没有这个份量,更何况是你这么个孙子。
转而继续派另外的孙子去支援,力战,一直前进到广州近郊的地方,和支援的隋军汇合,之后合力进攻广州,平息这次叛乱。】
百姓对洗夫人的感官那叫一个好啊,他们就不喜欢打仗,也没有所谓对蛮人的轻视,反而很羡慕她治下的百姓,这样的官员,肯定会有好日子过的。
“唉,要是现在百越也有这样的人就好,我们也不想打仗啊。”
秦汉两朝的百姓在此刻心意相通,他们对于武功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若是能有洗夫人这样深明大义的人,友好的促进中原和岭南自然是更好。
林书听见他们的谈话,想着他们的皇帝和大臣黑心的主意,没法说的是,不用着急,你们皇帝马上就能给你们造出来一个,你们完全不用羡慕别人家的。
造神嘛,果然从古至今都差不多的路数。
谁说古人脑子古板的?
转得可比她快得多。
【当时得洗夫人已经是七十多岁得高龄啊,可是为了安抚岭南等地的部族和百姓,还是每日不惜辛苦的安抚他们,也是在这时候,她身上的爵位变成了谯国夫人。
广州后来接任的总督不是个好官,鱼肉乡民、贪污暴虐,他是知道怎么激怒广州等地百姓的。
幸好洗夫人身上有特权,她知晓后立刻上书隋文帝,还将幕府里的属官派遣到京城去面圣,揭发官员罪状,奏折也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直接提出安抚各族人民的法子。
和那些妖艳贱货、通篇废话的请安折子可不一样。】
每次都要写一大堆歌功颂德的臣子突然心虚,天幕这是在点他们吗?
不少看得眼睛都花的皇帝连连点头,好话是爱听,可一封折子前面十分之九都是拍马屁的话,最后才能找到那么点有用的信息,不怪他们每次看着看着都脾气大。
朱元璋赞同的点头,“就是,像是这位洗夫人就做得很好,正儿八经的干活儿就是,那些媚上的话可别说了,听得叫人怪恶心,我都想把人脑袋砍下来叫你们看看,自己到底写了些什么。”
大明的臣子感受到了深深的恶意,这官真是没法做了,你这是威胁恐吓吧?
这次朱标都没有出来打圆场,主要是他想到看的那些折子眼睛就痛。
毕竟他爹可没有什么太子不能看的意识,恨不得把那些活儿都往他身上堆。
今日不声援他爹,来日受苦的可是他啊。
再说啦,那些溜须拍马的话属实是不好听,听了没有达到叫人高兴的效果,反而很是尴尬。
【隋文帝对洗夫人也是高度的信任,很是重视这件事啊,毕竟搞不好又是要起义,你这长得浓眉大眼的家伙不怀好心坏我安宁啊。
这一查自然跑不脱,直接把人处死,隋文帝又下诏又要洗夫人去安抚当地百姓啊。
虽然很佩服洗夫人,虽然洗夫人心中有大义,但我还是得说一声啊,要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家奔波劳碌、费心费力,领俸禄的大臣不觉得需要羞愧吗?】
哪怕出行都是坐马车、坐轿子,就古代哪个交通条件,就那个防震技术,几十岁的高龄还得操心这操心那,确实很不容易啊。
隋朝的官员还真被林书说得心里不自在。
隋文帝同样难得老脸一红,这里面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啊。
【洗夫人是高寿,过世的时候年过九十,隋朝廷好在还有良心,赠了厚厚的丧礼表达对这位老人的尊重和悼念。
纵观洗夫人这漫长的一生,可谓是真正的波澜壮阔。
生逢乱世,且作为南越的首领,她其实比谁都有起兵的条件,民心、武装力量都具备,完全可以成为割据一方的豪雄。
可是历经三朝,从未有过此等不臣之心,她更关心的是岭南的安定,是治下百姓安稳的生活。
洗夫人始终把百姓的愿望放在第一位,一生不遗余力的协助朝廷剪除地方势力,推进民族的融合和岭南社会进程。M..
我们有一位伟大的领导人还曾称赞过洗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如此高的评价,可众人心悦臣服。
从这位夫人的生平,没有多少人有资格去评价她,都只能用瞻仰的目光去仰视她。
他们有什么资格对这样的任务评头论足呢?
大多数人都还是知廉耻,有自知之明。
【洗夫人像还挺有趣的。
第一个便是,咱们国家老传统了,反正就是给喜欢的人修庙,洗夫人也不例外,基本上冼夫人像右手都拿着一把扇子。
这里大家可能就会疑惑,冼夫人作为武官,为什么不拿刀剑而拿扇子呢?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冼夫人这把扇叫神风扇,威力无穷,他们把自己的美好愿望都附加在这把扇子上,认为若是有瘟疫、有邪气都能扇一扇就驱除,觉得这是一把八宝扇。
其实这也是百姓对洗夫人的一种赞美和敬仰,神化她的存在。】
林书差点顺嘴问了句知不知道铁扇公主,毕竟真的很叫人联想,但那会儿吴承恩老先生的老祖宗都没出生,肯定是扯不上关系的。
【第二便是在高州的大多数冼太庙中,会发现基本上都是两个冼夫人像,按照一前一后、一大一小来布置。
为什么同一个庙堂中会有两个像呢?
这两个里面一个是无法挪动的固定坐像,而前面的小一点的坐像,则是巡游时能挪动的像,在广粤地区,巡游的时候可是得把他们请的神仙带出去逛一圈的。】
“神仙像还能搬出去的啊?”
这个风俗很多人都不知道,头一次听见还很新奇。
居然还要把神像搬出去巡游,听着还挺热闹欸。
【第三便是在冼太庙里,神像还不是洗夫人一人,除了她的丈夫之外,还有王母娘娘、观音以及潘仙,当然,不能喧宾夺主,冼夫人像还是得位于正中。
这也是当地人习俗所导致,这些神仙他们都拜,因此就放到冼太庙内,一群人都放在一个庙里,只能说百姓还是挺喜欢热闹的。
至于神仙打不打挤,那就是和他们无关了。
同时,因为洗夫人出巡还衍生出来‘年例’。
在粤西地区,很多村落都有“年例”,这可是个十分热闹的日子,甚至是某些地方一年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摆三牲敬神佛。
它的产生是为了迎接洗夫人出巡,后来便衍生出来固定的节日,而由于冼夫人出巡各地时间不一,因此各村年例时间也不尽相同。】
“居然还能这样?”
百姓自然时喜欢这些奇闻轶事,听着便热闹。
而其他人则是听得一肚子酸,尤其是想要留下点名声的。
如此深入地方的习俗和庙像,就是不想青史留名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