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到西云国托赞的动静,李元青连夜写了几个话本子,找了京城里几个说书的,声情并茂地讲述西云国残暴,烧杀抢掠边关的百姓。卑鄙无耻,出尔反尔,而且还把西云国通过战争把前朝大齐耗死了,现在有用同样得办法,来消耗大周。
顾邵觉得找说书的人传播太慢,直接让城里的读书人也参与进去,尤其是年轻人,通过诗文讨伐西云国的狼子野心,无耻行径。
托赞屡试不爽的办法,现在也彻底没用了。
这时候托赞心虚了,意识到不妙。
大年初六之后,李元青带着一万大军,离开京城,前往西北城,已经做好战争准备,更是让托赞如坐针毡。
托赞在还没收到国主回信,就立即写了一封信,继续快马加鞭送回西云国。
不管是打,还是谈,托赞都觉得不好。
每天更加焦躁,坐立不安。
才短短几天,饮食难安,头发一把一把地掉,都快秃顶了。
顾邵骑在马上,拱手相送,“李兄,此番去西北城,一路平安。”
李元青拱手,“多谢顾兄。西北那边,李某有办法取得战争胜利,还请顾大人一定要坚持己见,不能退缩。同时,还要建议陛下,清理那些吃里爬外的人,别让我们这些在边关打仗的人流血又流泪。”
顾邵应下,“李兄放心,顾某必然会据理力争。”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顾兄留步。我给内子写的书信,还请顾大人派人送回去。”李元青沉声说道,陛下想要大干一场,现在根本无法开口请辞。
等到这次事情圆满结束,李元青再想法调回江南。
顾邵轻笑,眼神颇为戏谑,“李兄,放心,顾某不会昧下你的信件。不过,德瑞夫人那样好的女子,令人敬佩。若是李兄不爱护自己,回不来了,必然还有其他人愿意照顾德瑞夫人和四个孩子。”
其他人?
就你顾邵吧?
李元青睥睨顾邵,这小子居然贼心还没死,“这就不劳顾兄费心,李某必然能够旗开得胜凯旋。我家娘子和孩子们,也会为我祈福。告辞!”
顾邵看着李元青有些懊恼的背影,无声笑了。
李元青有了牵挂,或许就会更加爱护自己,活着回来。
随着李元青的离开,托赞大人压力并不减小。
终于在元宵节前后,收到国主的回复。
大周的条件动摇西云国的国本,坚决不能答应这样的条件,但要一直跟大周谈判,拖延时间。同时敦促托赞,在京城四处煽风点火,威逼利诱,扰乱视听。
西云国的国主可能被大周以前惯得狂妄自大,即使亲儿子被抓起来做俘虏,也不答应。不仅如此,又派了十五万大军前来攻打西北城。
大军压境,借此给大周朝臣压力。
李元青和赵大将军,早就做好准备,并且通过安插在西云国的细作得到消息。几次设伏,攻打这十几万大军。
因为西云国的大军,担心被大周各个击破,所以不分兵,只能整体行军。虽然保持了战斗力,但因为人多,颇为臃肿,队伍前后太长,不好调度。
李元青跟赵大将军商量,然后兵分四路,进行伏击,打乱了西云国大军的行军速度。
大周将士并不恋战,打完了,用火油放火,然后就撤。
几次三番,敌疲我扰,敌进我退,李元青用兵灵活,成效很好。
西云国大军又死伤几万,受伤更多,剩下的战斗力不足十万。
最后一次伏击,距离西北城不足三十里的地方。放在最后面的粮草,被李元青命人烧了。
赵大将军不停收到捷报,站在沙盘之上,感慨不已。
当真是英雄出少年。
这个沙盘是李元青制作的,可见李元青对城外,甚至对西云国的一些地形地图了如指掌,所以才能设下一个个简单有效的伏击。
“赵大将军,开城门,我们乘胜追击。”边上的一个将军请战。
“在西云国大军后方,还有我大周两万大军,咱们开城门迎战,跟西云国的大军,决一死战。”另一个人也沉声说道,不能让李元青把功劳全部占了。
赵大将军看向请战的几个人,面色阴沉,“开城门,难道不是把西云国的人放进来吗?这些人没有退路,就只能拼死反抗。你死了死不足惜,可是丢了西北城,你我脑袋,和城中的数十万百姓就遭殃了。西北城总共只有六万大军,能够防守住西北城,就是胜利。”
听到赵大将军的话,那些人也只得应下。
因为他们也知道开城门的风险太大,万一出事,就是掉脑袋的后果。
战俘仍旧在伐木,听说西云国得军队马上打到西北城了,一个个更加激动。即使带着脚镣,也不老实,居然想着逃跑。
赵大将军没有太多兵力管这些战俘,既然这些人不好好干活,那就全部关起来了。在饭菜里放了泻药。吃了就拉肚子,手脚发软,还能往哪里逃?
士族出身的赵大将军以前根本没想到还有这样办法控制俘虏,就算有,他也不会用,但在李元青的影响之下,用这样的办法,觉得甚好!
李元青打了就跑,等到西云国刚刚安顿下来没多久,就来侵扰,让其疲惫不堪。
不仅如此,李元青还通知城里的赵大将军多砍几个俘虏里勋贵之子的脑袋,送到西云国大军。一天送几颗脑袋,让统领西云国大军的托礼大将军,心态崩溃,不停写信送往西云国。随同信件一起送回去的,还有一颗颗熟悉的脑袋。
那些勋贵看到孩子们的脑袋,奔走哭嚎,对国主的意见更大,分歧也越来越多。
在西云国粮草被烧,兵力损失过半的时候,西云国的国主终于坐不住了,下令停战,加紧撤回来。
这一次,李元青和赵大将军,围追堵截,乘胜追击,又打了一场大仗。西云国战死一万,又俘虏三万。
托礼带着剩下的几万人,逃回西云国。
这一败,未来十年,西云国无力兴兵。
大捷的喜报,一封封传往京城。
顾邵顶住朝堂上的压力,据理力争,进行抵抗,坚决不被西云国胁迫和谈。
西北城大捷的战报,就是顾邵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