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姨娘恨恨道:“二姑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三姑娘心里主意定着呢。我知道,您心里也是向着她。哼!在你面前我也不怕说,这些日子来,着实有几个好人家上门,全让大奶奶给挡了回去,这是什么心思,谁还看不明白怎的?也就是你还有三姑娘,你们这些小孩子家,涉世未深,让大奶奶给哄的团团转,说什么富贵人家没好人,你们就信了,真要是没好人,怎么她倒嫁进咱们家来?二姑娘你听我一句话,大奶奶这话着实不对,你在婆家,可千万莫要照着她的行事,我看姑爷就是个很好的人……”
这话听上去倒有些磊落坦荡,暗地里还是挑唆,贾姨娘指望着荆初雨嫁了人,能够“洞察世事”,认识到方采薇“离经叛道破坏三姑娘良缘”的邪恶本质,回头去劝一劝荆初雪,莫要耽误终身。
荆初雨如何不明白这意思,当下微微一笑,也不与她分辩,只是淡淡道:“姨娘这样说,倒是真冤枉了大嫂,她何尝说过富贵人家没好人的话?反而有一次,我倒是听她劝三妹妹,说富贵人家里俊杰不多,但那小门小户中的,也不见得就都是品行高洁的正人君子,甚至那些人坏起来,可能更加令人发指呢。”
“真的?”
这话贾姨娘从没听说过,当下不由大吃一惊,只见荆初雨点头道:“自然是真的,不是大嫂子,谁还能有这份儿见识?姨娘别只看嫂子帮三妹妹推了多少门富贵姻缘,您也要看看,有一些书香世族上门求亲的,她不也推了吗?”
贾姨娘这才想起,确实有几个据说是书香名门的,也曾上门来求亲,她自然是看不上眼,老爷却有些欢喜得意。那会儿她还十分害怕,生怕老爷将三姑娘许给这些只有名声却无财势的人家,谁知后来不知怎的,老爷太太竟推了,她还以为是上天护佑,现在想来,难道竟是因为那女人的缘故?
因便止了哭声,转头问荆初雨道:“这么说来,当日那几个书香之家,都是大奶奶推的?”
荆初雨点头道:“是啊,到底推了几家我不知道,我知道的就有三家。当日老爷是极为意动的,但是大嫂查了几天,就苦劝老爷,说那冯家规矩极为严苛,三妹妹这样好自由浪漫的性子,哪里禁得住将女诫女训奉为真理,一丝不苟执行甚至有过之无不及的人家?把她嫁去那里,固然赚了一个好名声,但三妹妹这辈子就毁了;还有曾家,当年他的亲家获罪,满门抄斩,妇人发配辽东为奴,他们为了保住自家礼仪道德的名声,就命人在女儿上船时做了手脚,将那妇人推下水里,竟是要活活淹死她,也不肯让她去辽东为奴,然而他家女儿却是求生心切,到底在水里慢慢爬到船上,当时码头上多少人注目。由此可见,这一家子打着道德的名义,行的却是杀人害命之事,连自己女儿都不放过,如何能嫁?”后面曾家这个故事是我在微博上看到,历史上的真事儿,但我忘了主人公的名字otz
贾姨娘虽有些卖女求荣的心,到底还是有骨肉亲情的,听荆初雨这样一说,不由合掌念了声佛,连连道:“正是这样说,我竟不知此事,那第三家是谁?”
荆初雨回娘家,原本是要找荆初雪说话,打算将贾姨娘拉出去就好,可对方这样问,倒不好丢开手就走,只得耐心道:“还有一户人家姓李,当日他们家和张太医家订了亲,谁知后来张太医犯事被杀,家产充公,女儿被卖到教坊司。其实这时候他们只要把人赎出来就好,依然是清白女孩儿,他们却觉着对方既然身子入了教坊司,便是污了名声,所以竟是连赎人都不肯。”
贾姨娘沉吟道:“这些书香之家最讲究规矩道德,女孩儿入了教坊司,的确名声不好听,他们不要这门亲事,倒也正常。”
荆初雨道:“老爷当日也如姨娘这般说,可大嫂说,哪怕是讲究规矩道德,终究无情无义,既是通家之好,又是眼看就要过门的儿媳妇,哪怕你们退了婚,好歹把人赎出来,也算是有那么点人味儿,这样冷血无情,却是连人味儿都没了,大嫂还说,他们家人既然把三妹妹夸得那样好,有意结亲,早干什么去了?先前娘娘在冷宫那会儿,他们怎么不来结亲?这会儿来说的天花乱坠,这不是趋炎附势是什么?”
贾姨娘也知道那个李家,不过是祖上出过一个进士,也没做什么大官,就仗着书香门第的名声硬撑着在京城里住,这种人家她哪里甘心将女儿嫁过去,因此连连点头。
荆初雨就趁热打铁劝道:“所以姨娘你看,大嫂子是真心为三妹妹着想,要给她找个好人家,只这事儿也不是那么容易。你也别着急,莫要想着富贵人家就是好的,若是被表面财势蒙蔽了,逼着三妹妹嫁过去,万一这人家不好,三妹妹那个性子,连自己能不能照顾好还不知道,又哪里有余力照顾你?更不用说,到那时她心里说不定怎么怨你,就算有力气,也未必肯伸手帮你呢。”
贾姨娘想想着亲生女儿的脾性,再想想之前荆初雪说的话,一颗趋炎附势的心也不由冷下来。长吁短叹的和荆初雨诉了一会儿苦,这才回了自己院里。
“奶奶,听说上午贾姨娘去三姑娘那里闹了一场,好像是为了三姑娘的亲事。”
碧丝从屋外走进来,人未至声先到。
方采薇正在桌上写着什么,闻言头也不抬道:“哦?怎么?又有人来给三妹妹提亲了?”
“没有,好像是说姨娘着急了,问先前不少好人家提亲,三姑娘怎么就不肯嫁?言谈间好像十分怨恨奶奶,认为是您哄骗了三姑娘,白白错过那些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