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彤在之后的几天之中,准时观看这位所谓投资大师的直播教学,这位大师也是大放,并没有因人们付费入群,教学内容也从所谓的“试盘线识别主力意图”讲到了“顶部放量主力出逃”。

姜彤跟着观看了几天的直播,一开始的时候姜彤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观看,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姜彤觉得自己发现了真正的大师,大师的讲解非常不错,不知不觉之间,姜彤开始认认真真地做起了趣÷阁记。

当时间经过了整整一周之后,姜彤已经十分认同这位大师了。姜彤开始私信这位所谓的大师,打算认认真真地学习对方的课程。

这位大师也是十分慷慨的直接发来了一份据他自己说价值五位数的培训课,大师让姜彤先打打基础,先跟着培训课学习,之后每天记得观看直播,姜彤也是非常听话的照做并且打算持之以恒。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就这样时间过了一个月,姜彤觉得在过去的一个月中自己收获巨大,学到了很多股票市场中的知识和内容,在姜彤看来这就是自己的收获,让姜彤觉得十分意外的是,在这段时间内,那位大师对自己分文未取。

姜彤十分感谢这位大师,在姜彤看来这就叫做所谓的大师风范。想想也是,这位大师这么厉害,在股票市场中一定是赚的盆满钵满,那么这么厉害的大师怎么会缺钱呢?

想必应该是在闲暇时间中指点一下他们这些刚刚入行的后辈,来填补一下自己刚入行的时候没有人引路的遗憾吧?姜彤这么想着。

越是这么想,姜彤就越是觉得这位大师非常厉害。

在这位大师的直播间中,经常会提出一个规律,然后列举一到两个实际的例子证明自己说的规律是正确的,之后再详细地讲解他提出的规律为什么会起作用。在讲解的过程中,应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从资金的目的的角度,讲解所谓的主力资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让人听起来非常有道理,姜彤就是这么一步一步陷入进去的,不得不说这样的讲解方式非常符合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心理,很多普通投资者就认为一定有一些规律、口诀或者是所谓的简便方法。

那么这位大师就先抛出了一个所谓的规律,吸引众人的兴趣,人们当看到真的有口诀或者规律之后,就会开始怀疑,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不可能别人说什么信什么,人们都相信事实胜于雄辩,真理是要在实践中检验的。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忘记了他们好像并不会科学的检验手段,于是所谓的大师就列举了几个例子,证明他说的规律是正确的,就在人们一脸疑惑地使用大师说出的规律,套用在大师列举的例子中时,他们就会惊讶的发现,大师说的规律竟然是真的,竟然完全适用。

这是当然的,既然能举出例子,那么一定是适用于规律的例子才可以,这位大师又怎么会拿出不符合他规律的例子呢?这些被举例证明的事例都是被这些大师精挑细选过的。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所谓的例子只能说明是适用于这几个例子的,但不能说明是适用于全体股票的。那么这所谓的规律,到底是不是所有股票的共性?是不是放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这些内容却没有人知道。

因为人们根本在短时间内找不出反例去证伪,甚至这些所谓的大师为了阻止人们找到反例证伪,会在规律上增加一堆的限定条件,只有达到某些条件这一规律才能起效。

很多时候人们根本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找到第二个完美符合规律限定条件的情况,甚至某些太过理想的条件根本就不会出现第二次。

一般来说一项规律的验证是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实践检验来验证的,注意到了吗?很多这些股票教学的大师仅仅只是列举了一两个案例,并没有给出他们大量验证的结果,就已经逐渐俘获了人们的内心。

最关键的还有下一步,如果仅仅只是到这里,还是会有很多人可以反应过来的,在冷静下来之后,还是会有很多人质疑所谓的规律是否真的是正确的。

但下一步,就让绝大多数质疑的人不再去质疑,下一步就是所谓的主力动机解读。这些大师们的通用做法就是先找一些长得比较好的股票,将已经发生过的股价涨跌中,每一根k线给市场带来的影响记录下来,再在各个影响之中进行筛选,挑选出符合自己预期的影响。

之后再通过回顾的方式带领听众逐一分析,将每一根k线筛选后的影响说成是资金运作的动机,通过颠倒因果的方式让人们相信,原来每一个k线都是有一定的主力意图在其中。

原来这个市场中真的是有庄家在进行操作的,原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这个市场中赚到钱。

于是就会对这些大师深信不疑,一天天的讲解,一个又一个知识点的灌输,让人们对这些大师逐渐信服,之后如果自己操作没有赚到钱,这些投资者,只会认为是自己学艺不精,或者是师傅们教学的过程中留了一手。

即使真的这么想也没有人会去抱怨,原因很简单,别人的教导本来就是义务的,本来就不收费,那有什么资格去让别人将所有的本事却不毫无保留的交给自己呢?..

此时的姜彤就正在一步一步陷入这个泥潭之中,她自己还毫无察觉。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做这些所谓的大师又会有什么好处呢?这不是损人不利己嘛?这些大师不收费不推荐股票那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不可能呀。

真的是这样吗?真的一点好处都没有嘛?

很多人都思考过为什么大多数人一买就跌一卖就涨,人们把这些归咎于所谓的“散户思维”,那么问题来了,这所谓的“散户思维”是如何形成的呢?

为什么这样的思维会出现在绝大多数的投资者脑中呢?这样的思维是被什么样的人刻意培养的呢?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