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唐军无敌的秘密
刘三给王二点燃了一根烟递了过去。
王二接过了烟,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皇上给的?”
王二问。
“嗯,这东西只有皇上有,提神醒脑的效果不错。”
刘三答道。
“还有多少,别那么小气,都给我吧。”
王二一乐。
“这东西只有皇上才有,上次我立了战功,皇上才赏了我一盒,这要是拿到市面上,可是有价无市的宝贝,给我十两金子都不换,抽一根就行了,还想都要,你也太贪心了。”
刘三一翻白眼说道。
王二笑着说道:“看你小气的,老子就是说说,把你吓成这样。”
刘三嘿嘿一笑,给自己也点燃了一支香烟,用力的吸了一口,然后一脸陶醉的模样,将烟咽进了肚子里。
“舒服!”
刘三倚着工事旁的麻袋坐了下来。
“旅帅,你觉得咱们今天能活着出去吗?”
刘三吐了口气,突然低声问道。
王二目光看着前方,口中说道:“活着也好,死了也罢,只要有一口气,咱们就要守住大桥,守住了大桥,尼娜将军和兄弟们才有活下去的希望,守不住大桥,怕是谁也活不了。”
“嗯,王旅帅,咱俩搭档好像有两年多了吧。”
“嗯,从辽东州时,咱们就是搭档,那时老子还是伙长,你小子刚入伍不久就一个人俘获了五十多个海贼,因功进入卫队,你小子进入卫队之后就一直是老子手下的兵。”
王二深邃的目光看向远方,回忆着往事。
“是啊,那次皇上派咱们去剿匪,要不是你,我就中了土匪的暗箭,是你帮我挡了一箭,我这才保住了命,不过你的肩上却多了一块伤疤,我欠你一条命。”
刘三说。
“都是兄弟,战场上就是要相互照应,没什么欠不欠的。”
王二说。
“王旅帅,桥对面发现淮南军!”
一个士兵叫道。
王二用力吸了一口烟,然后将烟头扔到了地上,用脚使劲踩了踩,口中说道:“这帮兔崽子来的好快,兄弟们,准备战斗……”
尼娜带领四百卫队一路向前,前方出现一处巨大的营地,正是淮南军用来囤积粮草之处。
大凡用兵,都很重视粮草之处的保护,褚彦甫虽然在军事上并没有太大的造诣,但却也学过一些兵书,他自然知道粮草的重要姓,所以在粮草囤积处派出了三万人驻守。
虽说这些士兵绝大多数都是负责粮草运输的辅兵,而不是专门作战的战兵。
古代打仗,辅兵与战兵在战斗力上有着巨大的差距,战兵拥有精良的武器与铠甲,良好的训练,而辅兵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负责粮草的运输与打扫战场等后勤工作,并不需要多大的战斗力,所以武器是最差的,不少人连铠甲都没有。
至于人员素质,好兵都去当了战兵,辅兵的素质自然也差很多,大多是一些歪瓜劣枣,胆小怕战,体质弱的士兵。
也正因为这种情况,所以历史上有不少几百战兵就可以赶着数万辅兵到处乱跑的情况发生。
比如历史上的唐军,在与外敌交手时,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少胜多。
比如唐军的骑兵,强大到恐怖,三千骑兵就能直捣黄龙灭掉突厥,几百骑兵就能追着吐谷浑人上万骑兵砍。
唐军的步兵也是如此,非常厉害。
李世民曾经说道:“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李世民的话意思就是,一千名唐军步兵,就能打败游牧骑兵几万人,以步兵对骑兵,一个人能对抗几十人,唐军的步兵也称得上强大到恐惧。
之所以唐军这么强大,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唐军将领优秀,唐朝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李靖、李绩、苏定方、薛仁践、裴行俭,名将数不胜数,个个能征善战。
二是唐军有着浓郁的尚武精神。
人与人战斗力的差距,很多时候体现在精神上,唐朝人像汉朝人一样,尚武精神极为浓厚,这与唐人的血脉里有很大程度的北方民族成分有一定关系,也与唐朝之前数百年南北朝对立,战事频繁有关系。
唐朝人不怕死的精神让他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连对外出使的文臣关键时刻也可以领兵灭掉对自己不好的国家,比如王玄策灭天竺。
三是大唐朝王人口众多,大唐王朝是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比周边对手的总人口加起来还要多上几倍。
而唐军奉行精珍政策,在选拔士兵的时候也都是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其士兵的精锐程度远远超过他的对手。
游牧民族是全民皆兵,而唐军却是十里挑一,百里挑一,就连辅兵也有着强大的战斗力。
不过这些情况更多的时候都指北方的唐军,因为北方的唐军常年征战于外,所以战斗力极强。
特别是现在的唐军,在李贞的不断征战与严格训练之下,战斗力之强,远超南方的唐军。
也正因为如此,当初李贞带着几千人就可以在江南扫横李元景的十数万大军。
而南方各地军阀的唐军,特别是淮南道的唐军,数十年未经战事,所以除了少数战兵有些战斗力之外,大部分的军队,特别是辅兵战斗力并不强。
也正因为如此,虽然粮草囤积处有三万大军,但尼娜并没有害怕。
在尼娜看来,敌人虽有数万,但这些负责后勤的辅兵不足为虑。
在历史上,也有过窦建德带领几百战兵突袭隋军数万人的大营,最后一战功成,大破隋军的先例,更何况这些淮南道的辅兵战斗力远逊于精锐的隋军,而尼娜所带领的这四百人,无一不是唐军最为精锐的士兵,而且装备了先进的武器。
光是轻机枪就装备了八挺,再加上两门迫击炮,数百支毛瑟九八步枪,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上。
所以,尼娜与四百部下并不畏战,看到前方的敌军大营,每个人甚至都是欢欣鼓舞,喜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