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两位哥儿小殿下,郑师傅来喽。”

曹化淳夸张得能榨出葵花籽油来的声腔儿,在他跨进文华殿院子时,亮了出来。

骆驼前几个高矮不一的背影,立时转了向。

先跑上前行礼的,是五皇子朱由检。

半大小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年未见,朱由检的个头又窜起来不少,肩膀也宽了些,只是毕竟才十一岁,又将郑海珠视作为自己母亲报仇的恩人,故而三步并作两步蹦过来时,周身竟透出一股小狗撒欢的稚气。

卢象升踱过来,笑吟吟地对郑海珠道:“学生们都知道老师今日回来,准备了交课业。”

郑海珠捧场地笑着,饶有兴致地应一声,目光却很快越过卢象升,投在他身后的皇长子朱由校面上。

“郑师傅……”朱由校像对孙承宗和徐光启一样,工工整整地行了学生之礼。

但驻足之处,不似弟弟朱由检和卢象升离郑海珠那么近。

仿佛哪怕只是多一尺两尺的距离,都是缓解局促的良方。

这距离,能让因为客印月被逐之事而存有芥蒂的师徒二人,于若即若离的分寸上,完成一次不那么尴尬的重逢致意。

而在短暂的瞬间里,郑海珠已瞧见朱由校右手的小榔头,以及不远处骆驼脚边的一大摊木架子、铁钉子。

显然,那就是卢象升口中“准备交差的课业”——当初,郑海珠吩咐魏忠贤带骆驼回京,让朱家两兄弟琢磨能安在驼峰上的骆驼炮架。

郑海珠忽然觉得一种说不准是欣悦还是温柔的情绪,弥漫在心胸处。

眼前十七岁的青春少年郎,帝国储君的天家光环,就像臣子们的欢呼与庶民们的闲议,被隔离在宫墙之外。

此刻,在年届而立的老师眼里,朱由校身上朴素而美好的气质,恰恰和松江那些勤勉的平民学子是相同的,便是一种专注于格物致知的好奇,以及积极创造的行动力。

好孩子,我的好门生……

郑海珠都不及将自己这种油然而生、仿佛舐犊之情的心意触摸分明,她眼里的脉脉暖光,就自然地流淌出来。

朱由校微微一愣,旋即,脑中绷着的弦,仿佛也松了。

他的嘴角和前臂,都扬了起来:“郑师傅,看看我和五弟做的架子吧。”

曹化淳也忙凑着献媚道:“对对,方才离开乾清宫时,万岁爷还夸哥儿们呢,琢磨这个新法式的火器,比琢磨什么池子里的水晶宫、楼台前的自鸣钟,有意思。”

郑海珠温言道:“只要做得地道,都是好手艺。两位皇子这样聪慧,学什么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说话间,几人已又来到骆驼跟前,卢象升解说道:“夫人送回来的这两匹骆驼,双峰间的炮架,皇子与臣,做成这个重檐屋顶的样式,前高后低,左右各两根木梁,应是稳了。麻烦的是单峰驼……”

朱由校和朱由检,分别立在单峰驼的两侧,四只手扶着初具雏形的炮架。

朱由校接上卢象升的话,一面演示给郑海珠看,一面为难道:“郑师傅,依着你所言,骆驼不是只做驮马用,而是,炮手与枪手,也要坐在骆驼背上,操持火器,列阵迎敌。双峰驼还好,但这单峰驼,炮架若在驼峰后,骑手便没地方坐了。若给骑手留地方,驼峰上,可怎么架得稳木架呢?”

令朱家兄弟伤脑筋的这个问题,郑海珠其实也一直在思索。

对于骆驼炮,她这个明清史专业方向的现代人,之所以想在晚明就造出来,只是因为记得,历史上的清军征服准噶尔部时,遭遇过准噶尔的骆驼炮阵,损兵折将,大名鼎鼎的隆科多的叔叔,也被轰得见了阎王。

但具体到实操层面,这种从善于训练骆驼的波斯人处传来的热兵器攻击方式,如何解决炮座的技术难点,郑海珠也没什么自带系统去讨金手指。

直到去了林丹汗的王城察汗浩特,郑海珠忽然获得了灵感。

“双峰驼体型大,好架炮,但跑得慢些,问胡人买也贵许多。我们用驼阵,就是看中骆驼比战马便宜,重型火枪又没有斑鸠铳那么沉,单峰驼也能抗,所以,不能放弃单峰驼。”

郑海珠说着,冲跟着曹化淳一起来文华殿的两个小火者招手。

小火者忙抬着担子过来,放下扁担后,打开大木箱,小心地碰出几件大小不一的木器。

“这是啥?伞骨?”朱由校好奇地问。

“殿下再猜猜,这是蒙古人安身立命的玩意儿。”郑海珠捧起一件木器,启发道。

“啊知道了,”朱由检抢答道,“这是穹庐的顶子。”

郑海珠点头,将木器交给朱由校:“对,就是蒙古人住的穹庐,咱们大明的边军,唤作蒙古包的。但那些行军或者放牧中的蒙古人,搭的蒙古包都很简陋,而我这次在察哈尔部的王城,所见到的蒙古包,不仅华丽奢美,穹顶的木梁构造,也巧夺天工。当时我便想,驼峰和这蒙古包一样,不都是窝窝头的形状么?所以,无论进林丹汗的帐殿,还是他福晋的雅庐,我都把穹顶的木梁构造,记了下来,南归途中,让马将军属下里会点儿木工的军卒,大差不差地做了这些模型,不知可会对你们有启发。”

朱由校越听,眼中越是现了熠熠晶芒。

这个在木工方面有着仿佛祖师爷赏饭吃的天赋的未来太子,摩挲着缩小了百倍的“蒙古包”,豁然开朗。

“用榫头,”朱由校对众人道,“用榫头连接成木圈,箍住这些伞骨,就能罩在驼峰上。顶头支棱出鱼叉似的机关,架住郑师傅火器厂里的那些大枪。”

朱家兄弟自跟着卢象升学习火器攻击的知识,不但读了前人的火器书,还知晓了松江火器厂生产的各样火器长啥样,是以对重型火绳枪的支点部位也很熟悉。

“好,试起来,”郑海珠露出欣然之态,侧头对卢象升道,“韩昌黎言不我欺,历代都是弟子贤于师嘛。”

卢象升是个心思多么灵透之人,又视郑海珠为长姐,今日自她进了文华殿,卢象升就一直在专注地聆听,此刻立即接腔道:“所以你们瞧,郑师傅说得没错,格物理,方能致良知。两位皇子此前那些亭台楼阁、鸠车小船的木器,没有白做的,里头哪一样,不是用到榫头的?”

朱由校听得心甜气顺,一时之间只觉着,郑师傅和卢师傅,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师长。

“对了,”只听郑海珠又想起什么似地,与卢象升道,“明日你随我去一趟鸿胪寺,林丹汗有一架帐车作为国礼,敬献大明天子,就停在鸿胪寺。那帐车有些构件,似参研一二,可改作炮架收折,你去瞧瞧,瞧明白了,详细说给两位皇子。”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