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没有人不喜欢走捷径。
而走上捷径,朱高燨还是希望大明人能够踏踏实实地走。
将图纸挂在实践室后,朱高燨便安排锦衣卫守着了,他让人在实践室里安放了钳工台,要求这上面的每一个子件,都有这些学生们亲手打造出来。
“我希望你们在打造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了解到零件设计的思路,体会这种设计的妙处。”朱高燨用教鞭指着墙上的图纸,“每人选五个零件,亲手打造。如果不会,就去城里请教打铁的铁匠,或是请教你们的师兄师姐们,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钳工高手。”
昔日大明帝国学院创始,条件何等艰苦,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连校长都亲自上钳工台,四所大学都有校长的传说,校长有一手好钳工活。
甚至有人说,没有一手好钳工活的大学生都不是校长的学生。
大明研究出了航天器,并正在打造航天器的消息不胫而走。
隔壁的朝鲜国最先得到了消息,李芳远正在喝茶,听到这话,一口茶喷出来,震惊不已,“大明的火车不是刚刚通车吗?”
闵无恤深吸一口气,“主上殿下,臣以为,我朝鲜应当与大明进一步交好,最好能够让大明的火车能够通到朝鲜来。”
李芳远皱起眉头,“若是能如此,自然最好不过。但是,大明怎么可能轻易会将铁轨修到我朝鲜呢?我们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闵无恤道,“这个代价,我们可以去谈,不管谈不谈得成,这是我们的诚意,臣想,大皇帝陛下仁慈悯下,必然能够体会到我们的亲近之心。”
李芳远想了想,点头道,“好,你和李禔一起出使大明,看看大明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
大明的朝堂上闹哄哄,朝鲜国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当即就激发了很多人的愤怒之心。
“皇上,臣以为不可。不管是铁路还是火车,都是我大明的重器,一旦这样的技术外传,对我大明实在是太不利了,臣以为,铁路和火车均不得通到国外去。”
“臣附议!”这一次,臣子们分外团结,有人道,“朝鲜国有什么?他们想要与我大明通铁路,无非就是想沾我大明的便宜,区区弹丸小国,除了几根高丽参,别无所有,若是铁路通过去,他们将可以从我大明带走很多科技上的东西。”
朱棣看向朱高燨,问道,“老四,你是什么意见?”
所有的臣子们都看向了朱高燨,他们忘了,还有四皇子殿下把关呢,人人都用期翼的目光看着他,希望他能站在自己这边。
“儿臣以为,若是朝鲜想要与大明通火车,未尝不可。”他此言一出,人人都很愤怒,朱高燨道,“诸位,我大明地大物博,但别忘了,大明的老百姓要吃饭,要穿衣,大明的货物要卖出去,需要渠道。我们总不能生产很多东西,只卖给我们自己吧?”
朱棣微微颔首,他就知道,他儿子的眼光别具一格。
“我大明要修一条铁路出山海关,到特林,大明要在那里设立卫所,物资要从这边运过去,若是朝鲜愿意帮我们把这条铁路修通,我们为何不让他们修一条铁路,通往大明?要知道,朝鲜的高丽参要卖出来,我大明的红薯也要卖出去,老百姓的口袋里需要有银子。”
朱高燨的话,令大明的君臣们深思,良久,朱棣点点头,“就照着四殿下说的去做,景清负责这一次谈判,必须为我大明争取最大的利益。另外,无论如何,大明的技术不得外传,否则朕将以叛国罪论处,诛九族!”
这一点,大明的臣子们没有任何异议,甚至没有人觉得诛九族是多重的罪,可以说,大明上下人等,在这一次科学技术革新中都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谁也不愿把自己碗里的肉让给别人吃,还是异族。
景清的到来,给了李禔和闵无恤最大的希望,他们没想到,在这件事上,大明居然还愿意谈判。
只要愿意,就代表有希望,最后能不能成,不过是出让利益的多少而已。
景清将大明要从北京城修铁路到特林的事说了,“我大明打算在那边建立卫所,皇上连名字都取好了,叫奴儿干都司。三殿下在回来的路上,将来,或许我们的铁路还要往北修。”
“往北?那里是哪里?”闵无恤只觉得自己听到的消息,比大明愿意免费帮他们修铁路还要震惊,不可思议。
“是一片冰雪之地。”景清道,“我大明皇帝陛下怜悯住在那里的百姓们,愿意为他们带去温暖,因此,派了三皇子殿下去慰问,他们愿意成为我大明人,我大明自然不会对他们置之不理。”
此时,朱高燧到底活着还是死了,景清其实并不知道,但按照四殿下的推测,此时,他应当是在回来的路上了。景清觉得,四殿下他们带去了最好的武器,人数众多,必然不会有任何人或势力不怕死地招惹他们。
连勐兽也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
闵无恤只觉得呼吸都困难了,他绝没有想到,大明对征服外面,如此热衷,连一块冰雪之地都不愿意放过,还愿意放过朝鲜这样的肥沃土地吗?
“景大人,这真是令人震惊,我代表朝鲜主上殿下祝愿贵国能够心想事成。”
景清哈哈一笑,“贵国也即将心想事成了,不瞒二位,我大明君臣很能体恤贵国想要富强,带领人民强大起来的愿望,也同意帮助贵国修建铁路,但是,有个条件。”
“请讲!”李禔激动不已,他对大明的科技实在是太眼馋了,他特意在大明考取了驾照,他爹花重金买回去的那辆汽车,唯有他才会开。
这给他带来了不小的荣誉。
“我们愿意出技术,人力物力由贵国负担,前提是,贵国也一同帮忙把我北京城至特林的这条路也一并修了。”
“这……不知道多少花费?”李禔为难极了。
“花费自然不贵,枕木由贵国出,铁轨的话,因为铁的要求很高,我大明愿意出资在松花江和脱木河附近修建一座炼钢厂,铁轨还是由我大明负责。”
只不过,人力恐怕要朝鲜这边出了,大明缺的就是人。
若单纯是木材的话,对朝鲜来说,这不成问题,再就是人力了。
虽然算起来不便宜,但李禔和闵无恤都知道,这是最好的机会了,若是不能抓住这个机会,以后他们想攀上大明,恐怕不会有机会了。
大明如同一头庞然大物般的勐兽,而他们在大明面前,只是一只毫不起眼的蝼蚁,一个不慎,这头勐兽就有可能把他们踩死。
“我们需要和主上殿下禀报,不过,应当问题不大。”闵无恤生怕景清转身反悔,不敢说任何会拒绝的话。
景清却觉得无所谓,若是朝鲜不乐意,也就算了,这铁路,他们可以让蒙古人来修,只要给那些人一口饭吃,他们什么都愿意做。
从占城、安南、澜沧等过前来务工的百姓非常多,修通了南北铁路后,这些人便转而开始修北京至云南的铁路,有现代科技设备,进展神速。
“没关系,贵国可以慢慢考虑,不着急。”
景清越是说不着急,朝鲜越是着急。
就在朱高燧一行人从北方回来的时候,朝鲜国这边已经传来了消息,朝鲜上下居然答应了所有的条件。
“或许,他们以为,从修铁路上可以窥探出大明科技的细枝末节,能够学点什么吧!”朱高燨没有在意,这就好比后世,中国人引进外资,那么多国外的汽车厂在中国建厂,用中国人,中国资源,生产汽车,卖给中国人,大把的钱却是那些汽车厂给拿走了。
中国人图的是什么?市场换技术,可最后,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人家的手里。
朱高燧给朱棣行过礼后,便开始讲述他这一次从大明前往西伯利亚的经过,用他的话说,可谓九死一生。
“那里冰天雪地,一年到头都是,冷得人连眼珠子都转不了。那些人太穷了,住在树屋里,过的是茹毛饮血的生活,没有种植,不放牧,全靠狩猎生活。”
朱高燧不明白,就这种地方,他爹要来做什么?
“那你们去到了哪里?有没有跟他们谈,要成为我大明人?”朱棣可不管这些,那里的人如何,他不管,他要的是地,既然有人能够在那片土地上生存,就代表着,那片土地有价值。
“儿子和他们起了冲突,他们投降了。”朱高燧也很为难,“我们语言不通,交流起来很不方便,好在有个鞑靼向导能够和他们简单地对话,他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意图,并没有反对。”
但,朱棣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朱高燧并没有完全完成任务。
朱高燨在一旁道,“爹,这件事不着急,只要我们解决了金帐汗国和莫斯科大公国,西伯利亚就是囊中之物。儿子对那里也很好奇,将来还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