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并没有在花船上过夜,待了一个时辰就觉得没什么意思,随后就回了朱瞻基的宅子睡觉。
倒是也让那两个花魁松了一口气,要是一晚上在这里吹着,第二天估计秦淮河多两句浮尸了。
第二日的时候,唐辰逸起来就出去了外面转了一圈。
回来的时候,就见朱瞻基正在院子里对着一张海图发呆。
“殿下,看什么呢?”
他走过来半蹲着看了看海图,随即问道。
朱瞻基便抬头冲他笑了笑,给他指着海图上的几处地方道:
“辰逸啊,你可知道这是何地?”
唐辰逸看了看,脱口而出道:
“占城啊!”
“那这里呢?”
“不丹!”
“这里呢?”
“苏门答腊!”
“……”
朱瞻基一脸懵逼的看着他,神色有些怪异。
“怎么了?”
唐辰逸还在一头雾水的状态,摸了摸后脑勺。
“额……没什么!”
朱瞻基本来是想显摆一下的,但是奈何他居然都知道,这还是他研究了一上午的成果呢。
唐辰逸坐了下来,笑道:
“怎么?殿下今日怎么有兴趣看起海图来了?我在神机营的时候经常没事干就四处看看舆图海图什么的。”
朱瞻基这才明白过来,自己死的不冤!
“额……其实也没什么,就是闲的没事随便看看。”
“殿下可是对海外感兴趣?”
“算是吧,你之前不是说过一句话吗?危险来自于海上,财富也同样来自于海上!”
唐辰逸便点点头,这句话倒是不错的。
就见朱瞻基歪着脑袋,摇头晃脑的说道:
“不过嘛……财富我是看到了,危险还没遇到过.”
“……”
唐辰逸瞥了他一眼,觉得他简直狂到了极点,不过如今的大明倒是也有这个实力猖狂。
西方的佛朗机人和什么奥斯曼人还不知道在哪个地方拿着长矛打架呢,论其实力来根本难以跟大明媲美。
大明的海船技术也是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火枪那就更不用说了。
若是如今组成一支无敌舰队,几乎可以横扫整个欧洲了!
“哎?对了,殿下若是想要了解海外的一些奇闻异事,大可以去问一个人啊!”
朱瞻基便疑惑道:
“什么人?”
“郑和!”
……
两人出去买了些礼品之后,便来到了海船厂。
这是一个专门为海事设立的一个机构,朱高炽派郑和来守备南京后,他就是一直待在这里。
两人经过通传之后便进去。
刚一进大厅,唐辰逸就看到了郑和,他之前在庆功宴上就见到过一次他,而且印象十分深刻,因此一眼就看出来了。
“哈哈哈,臣郑和拜见殿下!”
郑和起身迎了过来,倒是一副熟捻的样子。
几人客套了一番后,便多坐下来。
“不知殿下和临安侯来此,有何事啊?”
郑和开门见山的问道。
“哦,是这样,我今日突发奇想,想问询一下关于海外的事情,便冒昧前来!”
“无妨!殿下若是想知道的话,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唐辰逸没想到郑和为人还挺谦逊温和的,当下心里暗暗点头。
趁着朱瞻基和郑和说话的空挡,他就暗自打量起来这大堂内的布置,中央悬挂着一副巨大的海图,上面有些地方还有些批注,显然郑和是没少在这上面下功夫的。
再向着四周看去,墙上还挂着几幅山水画,一侧还有一柄宝剑,看上去十分的古朴。
唐辰逸顿时眼前一亮,急忙看了看郑和,觉得自己想象中的绝世高手,宫里的大太监的形象顿时立住了!
原来他问过马云不是,如今倒是觉得郑和很符合这个形象。
监才!
绝对的监才!
一旁的郑和见他似乎盯着自己,还露出了诡异的表情,顿时眉头一皱道:
“额……临安侯?”
唐辰逸这才将翩飞的思绪拉了回来,答道:
“嗯!嗯?”
郑和便有些啼笑皆非的说道:
“刚才看临安侯似乎有些话想说?”
唐辰逸便看了看朱瞻基,有些尴尬,不过两人正在看着他,他也就只能硬着头皮道:
“额……恕我冒昧问一句,郑大人可会武功?”
郑和显然是没想到他就问这么轻飘飘的一句的,愕然道:
“额……略同此道!”
唐辰逸便点点头,嘴角继续上扬着。
这下子连朱瞻基都搞不懂他了,疑惑的歪着头道:
“辰逸,你到底怎么了?”
唐辰逸看了两人一眼,便一本正经的说道:
“唉!其实我在想郑大人再次有些屈才了,实在是人才的浪费啊!”
朱瞻基陡然一惊,郑和乃是朱高炽派人这里的,唐辰逸这么说不是打他爹的脸嘛?
一旁的郑和也是有些惊愕,还没反应过来他是什么意思。
“像郑大人这样的人,天生就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人,合该在海外为国家出力才对,待在这里养老不是暴殄天物嘛?”
郑和如同磐石一般鉴定的内心,此时竟然出现了一丝的松动。
别人不知道,但是他自己心里清楚,下西洋是他的一生的荣耀,更是他一生的夙愿!
郑和其实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这一点源自于他的父辈,他的梦想便是抵达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能够真诚的朝圣一次!
这也是他初次请命下西洋的原因,更是他至今追寻的理想。
然而几次下西洋他都没有达成这个愿望,眼看着人已垂垂老矣,他的心里又怎么不遗憾呢?
朱棣在世的时候还好,毕竟他是极力的赞成下西洋的,但是自从朱高炽即位以后,他就到了这里来,基本是处于养老的状态。
他心里清楚,自己很难再有机会在下西洋了,因为朱高炽制定的国策完全是为了修养生息的,而像下西洋这种面子大于利益的工程,自然就被取缔了。
迄今为止,唐辰逸还是第一个在他面前这么说的人,他很是惊讶这个年轻人能说出这番话来。
一旁的朱瞻基也是看了看郑和,心想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在下西洋这一点上,他跟朱棣是一个想法,这种对外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固步自封只能致使国力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