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嗣房和童子院一样,被安置在距离蚁仙门主巢很近的副巢里,当苏临穿过隧道之后,耳边充斥着婴儿的哭闹声,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血腥味,其中夹杂着奶水的味道。
“新生的婴儿全都在这里被照顾,直到三岁之前,他们一直都会在这里。”丛冰清一边领着苏临参观,一边为他解释。
苏临睁大双眼,认真地观察着四周,这里虽然是不见天日的地下,但光线充沛,并且通风也很好,比主巢的通风更好,温度经过精心的调整,不会让皮肤出汗,但也不会让人感到冷。
这个地方真的和蚁巢十分相似,蚂蚁建造的巢穴也总会保持适宜的温度,工蚁们在蚁巢中来回不断移动着,不断将蚂蚁卵搬运到温度最合适的地方。
但显然蚁仙门的“育儿所”要比蚂蚁先进得多。
苏临跟着丛冰清走进了一个洞窟,这个洞窟保持着昏暗的环境,周围是一个个石缸,石缸里盛满了红色的半透明液体,而一个个手掌大小的婴儿安静地沉在缸里,安详地蜷缩着。
苏临瞳孔骤然收缩,心里一紧。
这时,身边的丛冰清及时解释道:“门中的女弟子有些体质特殊,一口气能生十来个婴儿,出生的婴儿都十分柔弱,所以我们会把这些婴儿放置在温养灵液中,过五个月,他们就会变得和普通婴儿一般大小。”
“这样不会有危险吗?”苏临问道。
“不会,温养灵液由长老们亲自调配,别说这些小婴儿,就算是重伤濒死的人躺在里面也能康复,一百个婴儿里,最多也就两三个夭折。”丛冰清说道。
苏临吃了一惊,对眼前这一幕放下了戒备。
这种死亡率,比起正常生育都要低,就算是凡间妇女生育,难产死胎也十分常见,能将婴儿的生存率提升到95%以上,蚁仙门的养小孩的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了。
“那生孩子的那些女弟子呢?她们一口气生这么多孩子,不会有生命危险吧。”
“师弟你还没有把凡间的固有看法扭转过来,凡间女子难产常见,是因为她们体魄不行,而修士内息强大,练气境伤势恢复速度便远超凡人,更别说筑基结丹了,生育后代,自然不在话下。”
之后,苏临丛冰清带着去探望了那些刚刚生完孩子的女弟子,苏临本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个个虚弱的女人躺在床上,结果刚进门,发现那些女弟子都抱着各自的孩子,围坐在一起,快乐地讨论着什么。
苏临一开始还以为对方是宗门安排专门照顾婴儿的弟子,一问之下才知道,她们竟然都是刚刚生完孩子的母亲,她们的气色与常人无异,仔细看才能隐约发现一丝疲累。
苏临被震到了,生小孩对修士来说,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吗?
紧接着,苏临又被带到其他地方转了一周,他见了专门调制温养灵液的长老,见过专门负责生孩子的女弟子,这些女弟子因为体质出众,因此除了日常修炼之外,其余的所有时间都在与男弟子行周公之礼。完整内容
这些专门负责为蚁仙门添丁的女弟子们被称作母修,而与她们职责相同的男弟子则被叫做父修。
苏临的内心对这种事十分排斥,但当和一名父修母修交谈过后,他对这种行为改变了看法。
“这位便是苏临师兄吧?丛师姐什么时候和苏师兄生个孩子?”那年轻女子神色正常地询问道。
苏临有些尴尬,但丛冰清却坦然自若,面不改色道:“也就近几个月的事吧。”
“那到时候就由我来照顾师姐的孩子吧,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叫我义母,真是太好了。”那女人深情地望着远处正在蹒跚学步的小娃娃,“丛师姐,晚上一起去童子院吧?我想看看孩子们。”
“好啊,我陪你去。”丛冰清说。
整个对话,苏临全程没有参与,但他一直观察着那名母修的表情,从对方脸上,他看到了满足、快乐、幸福。
显然这种千篇一律的生活,并没有让她感到厌倦,反而让她从中享受到了成就感与满足感,虽然这里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有些特别,但她依旧是一个母亲。
苏临再次想起了自己一开始给自己定下的问题,这次问题的答案依旧与他此刻的判断相悖,这种如蚁后般不断繁育的人生,在人类历史上自然没出现过,但难道就因为没出现过,它就一定是错的嘛?就是不好的吗?
苏临想起了自己打仗那些年,那些边境被东瀛贼侵略的村庄,那些人即使生下孩子,也天天活在心惊胆战当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了生命,有的人甚至将自己的孩子视作逃命路上的累赘。
与那些人相比,蚁仙门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好?相信若是给那些人一个选择,他们一定也会选择蚁仙门这样的生活,自己的孩子在友善和谐的环境中长大,受到与其他孩子一般的教育。
在这里没有天生的阶级之分,不管是你是真传弟子的孩子,还是外门弟子的孩子,甚至你是在外面田间劳作的记名弟子的孩子,都没有任何区别。
你会和其他小孩一样,享受同样的教育,感受最适合自己的天命,在没有歧视,充满尊严尊重的宗门中,安详地度过漫长幸福的人生。
反观俗世中的芸芸众生,那些官宦子弟生来就享有平民百姓一辈子都难以想象的优渥生活,大家生下来都是人,对方却能骑在你的头上,你一辈子做牛做马,为的或许只是对方能少抽你几鞭子。
即使现在在朱九勤的努力之下,这不公平的世道已经稍微公平了些,但与蚁仙门对比,却是小巫见大巫,显得有些滑稽可笑了。
苏临深深叹了口气,与丛冰清一同离开了诞嗣房。
仰起头,他看到了那根矗立在主巢中央的巨大石柱,更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天命。
古往今来,圣贤们一直在追求的,不就是这样的大同社会吗?
自己之前竟然因为一些陈旧的观念,对其有所抗拒,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笑。
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因为保守懦弱,抗拒新时代的到来。
他不应该继续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