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华夏196年,九月中旬
十万曹军顺利退入寿春城内,值得一提的是,这十万曹军在经过天赐军驻扎的营寨时,看到整齐有序,杀气凛凛的天赐军时,士气低落到了极点,甚至不少人当场崩溃双方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啊,先不说其他,天赐军将士身上的装备就远远超过曹军。
俗话说的好,兵依甲胄,马凭鞍
曹军的装备和天赐军相比起来,差不多就是门阀士族和普通老百姓衣装的差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无法相比啊。
在汝阳,十万曹军就算与天赐军拼死一战,至少还有三到四层的生存希望,可来到了寿春,死亡率直接暴涨到了八成要知道,此战曹军的对手可不是普通的天赐军,而是由刘泰统帅的天赐军
有无刘泰统帅虽然看上去差别不大,但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想到,两种情况的天赐军战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为了能在数十万大军中脱颖而出,得到刘泰的赏识,天赐军士卒们绝对会尽全力与曹军一战
同月
曹操秘密将各级将领的家人子嗣送往其他城镇,避免被寿春的战火波及到。虽然说曹操此时此刻还保有一定的信心,可毕竟这种事情太不显示了,而曹操若败,就算本人不投降刘泰,淮南的基业也定然会被刘泰彻底占据,如果不先想好退路,到时候怎么死都不知道。
其实曹操完全没必要在江北与刘泰死磕,虽然说两淮天然的地理位置,使得两淮成为一个粮仓之地,乃是强兵之基。可惜的是,同时也因为地理原因,致使两淮地区根本无法长久驻守,此地,没有益州的险峻,没有江东如长江般的天然屏障,有的,只是肥沃的土地,在强大的军团面前,犹如被拖了衣服的花姑娘。
其实以曹操的势力,只要换个地方,比如江东,比如益州,都会让刘泰真正的头疼无比,而在那种情况下,刘泰也不可能会答应给曹操集中兵力的机会了,要知道,曹操如今最薄弱的就是缺少足够的地理优势,只要给曹操一块真正能作伪根基的地盘,北疆想要收拾起来,就没那么容易咯。
而如今虽然曹操九成九的根基都在淮南,可别忘记了,荆州九郡之中,长江南岸的江夏郡还在曹操手中呢。江夏虽然面积不大,人口也非常有限,可却有长江天下庇护
而曹操这些年来为了防止天赐军南下,将自己的根基捣毁干净,所致两淮地区大部分的物资都被输送到江夏,为的就是两淮被夺之时,曹操有东山再起的本钱。其实江夏在曹操的治下,已经变得极为繁华,人口与原本的汝南地区也不逞多让,毕竟这个天下不是只有北疆有资格迁徙百姓,曹操也有这个魄力啊。
足够的人口,足够的钱粮,这种条件下,曹操就算失去江北的地盘,也会成为诸侯中前三的霸主,当然,这个霸主是在兵力已经物资上算资格的,毕竟江夏虽然不小,可面积也十分有限啊。
但曹操这种野心的人物,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不可能轻易抛弃手中九成的地盘,这不止曹操,即使刘备与孙坚轻易之间会放弃江东或者荆南大地吗?明显不可能除非到了真正迫不得已的时候
华夏196年,九月十六
刘泰没有给曹军过多的休整时间,如果再让曹军在城内好好的修养几天,那刘泰就有点傻了。给敌人胜利的机会,那就是给自己增加损失,刘泰不是傻子,不可能会给曹军喘息的机会。
二十多万天赐军将寿春城包围得水泄不通。攻城刚开始时,
天赐军自然以远程打击敌军为主,而在北疆新式武器火炮的攻击下,寿春城即使是淮南郡乃至整个扬州最坚固的一座城池,也是显得摇摇欲坠
而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火炮地毯式轰击持续了三天三夜,几乎九成的炮弹都投入到了寿春城中。火炮过后,原本雄伟的寿春城可以说差点就变为一片废墟,但好在的是,起码城墙还未倒塌,否则的话,曹军就要和天赐军短兵相接了,而以曹军目前的士气,绝对不可能挡得住天赐军的横扫。
三天的时间,不但让天赐军将士们认识到了火炮的恐怖,寿春城内的三十万曹军对火炮也是充满了惊恐,而北疆的火炮的威力也如长了翅膀一般使得天下百姓尽人皆知
杀手锏,北疆真正的杀手锏。
此时此刻,世人终于明白刘泰为什么会答应曹操放豫东十万曹军进入寿春城了,有如此杀器在手,还有何可俱栽?
好在的是,寿春城内并没有多少普通百姓,在大战前夕,曹操就已经得到刘泰的同意,将城内的老弱妇孺都安排出城,若非如此,那些个大将的家眷如何能被送出城外?
华夏196年,十月初。
自火炮轰炸之后,已过去十多天时日,而这十多天时间天赐军对寿春的进攻也是正规了许多,在天赐军悍不畏死的攻击下,寿春城多次出现丢失城头的情况,好在的是,此时此刻曹操本人坐镇在寿春城内,镇住了涣散的军心,将天赐军的冲击屡屡阻挡下来。
曹操的情况非常不好,虽然说寿春城内不缺粮草,也不缺兵马,可士气却真正的低落到了谷底,要知道,两军交战,真正重要的还是士气啊,若失去了士气,即使有再多的粮草以及兵马又如何?挡得住敌军一次,两次,三次,难道还能一直抵挡下去?
守,不是长远之计,曹操想胜,只能出奇不意的对天赐军发动主动攻击,否则的话,寿春城迟早会陷落,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尤其是在火炮轰炸过后,胜利的天平更加倾斜天赐军。
为了鼓舞士气,曹操不但下令增加士卒们的伙食,而且还尽可能的亲自走上城头抵御天赐军,为将士们做出带头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士气算的上稍微好转了一点吧,但情况,不容乐观啊。
同月,豫州天赐军进入淮南郡,不过因为得到了刘泰的吩咐,所以高顺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驻扎在寿春城南面,防备曹操趁机南下突围而去,此战,刘泰可不会轻易放曹操离去啊。
华夏196年,十月八日
天赐军大将许褚与曹军大将夏侯惇在寿春城外大战三百回合,起初双方难以分出胜负,最后许褚险胜一招,将夏侯惇打成重伤。而天赐军趁机强攻退入寿春的夏侯敦部队,致使曹军损失惨重。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夏侯惇败了,但因夏侯惇的勇武,反倒使得曹军的士气回升了不少。其实也能猜想的到,许褚在北疆众将中排名可不低,而夏侯惇与许褚的对垒虽然败了,但那悍不畏死的精神,也使得曹军将士佩服不已。
要知道,若论实际战力,夏侯惇绝对不是许褚的对手,此次之所以出城单挑许褚,也是带着必死之心,为的就是帮助族兄曹操鼓舞士气。而许褚对垒夏侯惇,带着的只是平常之心,怎么可能和夏侯惇拼命?
华夏196年,十月中旬。
表面上,曹军抗住了天赐军的攻击,但实际上,曹军的损失是极为恐怖的。短短一个月时间,据可靠数据统计,曹军死伤将近六万左右,也就是十分之二的兵力退下了前线,而天赐军身为攻城的一方,损失却极为有限,退下战场的最多不到万余之数,其中大部分还都只是受伤退役,可以想象的出,双方之间的差距有多么的大。
大战,还在继续,中原最后的一场战役短时间内明显结束不了,毕竟曹操多年的准备,即使天赐军战力再强,也不能将其抹杀。要知道,曹操可是诸侯之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势力
华夏196年,十月十八
就在世人目光集中在寿春城时,益州的战局再次出现了变化。剑阁战役中,因为刘泰喜得皇子,所致双方暂时罢免兵事,当然,实际的原因则是剑阁兵马过多,天赐军若强大将会导致损失惨重,刘泰才会做下如此决定。
而经过了数个月时间的修养之后,天赐军再次强势攻打剑阁,如今的剑阁虽然兵力远远在天赐军之上,可因为孙策过于强势的原因,导致各方大将的关系越加不合,甚至出现少许分歧的情况。
本就处于弱势的剑阁,之所以能挡住黄忠,就是因为有足够多的兵马,如今闹了分歧,可想而知,剑阁的情况会多么的不妙了。不过年纪轻轻的孙策不愧是猛虎孙坚之子
在剑阁中,虽然众多兵马不怎么融洽,但孙策的领导地位是毋容置疑的,毕竟蜀中的大将少的可怜。而孙策在南蛮的战绩,让世人不得不刮目相看,尤其是孙坚多次将天赐军阻挡在剑阁之外,打破天赐军攻无不克的神话,使得孙家的名望被推倒了极点。
孙策凭借孙坚的名望,毫无疑问的掌控了以剑阁为辐射的周边数个郡县兵力的绝对控制权。当然,其中也有些钉子不在孙策的掌控之中,比如公孙瓒的云南兵,以及刘繇得一些核心将领。
其实如今的益州,不应该算是刘泰和刘繇的战场,而是刘泰和孙氏的战场。很明显,刘繇已经失去了战场的主权,但若不是如此,刘繇所在的成都怕是早就被天赐军攻克了,一饮一啄,到还真有点耐人寻味。
天赐军的攻势越来越强
剑阁方面,如今已有近十五万天赐军驻扎。
自刘泰圣旨传达到凉州时,驻扎在凉州的两个天赐军军团即刻便以南下,经过月余时间的爬山涉水,六万大军汇合了黄忠的本部兵马,得到六万援兵的黄忠,顿时声势大涨,在兵马上已经与剑阁守军无限拉近。
当然,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攻城的部队非常有限,虽然有六万援军,但实际负责主攻的还是寥寥万余人马,只不过此时天赐军在心理上已经没有压力,十五万天赐军,完全能应付两倍的敌军
剑阁联军方面陷入死守的局面,汶山郡作战的公孙瓒部队情况也非常不妙。典韦是一员上将,早年坐镇东北数年时间,已经使得典韦那暴戾的脾气缓解了很多,有一股子大将风范,虽然说益州地理优势完全不在天赐军,可在典韦一年多的琢磨下,终于打通了进入汶山腹地的通道。使得公孙瓒防线破灭,损失惨重。
龙虎相争
如今汶山郡的情况差不多就是如此。
典韦步步紧逼,公孙瓒也是寸步不让,双方将汶山郡每个县城、村庄都化为了战场。其实公孙瓒压根就没有必要和天赐军死磕,只不过是因为昔年败于天赐军之手,公孙瓒想讨回这个面子罢了。但不成想,典韦率领的天赐军战力居然如此强悍,即使在最弱的山地战环节,都是越打越勇悍,将公孙瓒逼迫的好不狼狈。
如此情况下,公孙瓒怎么能退?若是退了,那公孙瓒的威名岂不是扫地?双方都在咬牙撑着,即使将汶山郡打成废墟,双方总是要分出一个胜负的,而公孙瓒若败,那么天赐军必然能长驱直入进入蜀中腹地,切断剑阁的粮道,到时候剑阁的死局自然也就被破解了。
若是公孙瓒胜了,那么自然也不会放过典韦,定然会打到阴平郡,彻底破坏天赐军的大方后,到时候后方粮道一毁,天赐军的西征计划也差不多是痴人说梦了。其实蜀中战役想要分出胜负,最重要的反倒不是在剑阁,而是在偏僻的汶山郡,这一点又有多少人能看得到呢?
公孙瓒的情况虽然不好,但短时间内,以典韦的攻击力度,也不可能将公孙瓒打败。其实双方现在都还没有真正出手,还在蓄力阶段,毕竟真正的决战,一场便可分胜负,而汶山郡的战役却是延续了将近一年有余,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典韦和公孙瓒对此战都极为谨慎,谁也不愿意走错一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