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女子微微一笑,说道:“汤大侠多虑了……”她话刚讲了一半,林外又有叫喊声传来。
“汤予!汤予!”
“汤予,你在哪里?”
汤予听出是云婧儿的声音,之前他一路追赶赵散,又和昆仑奴铁磨恶斗一场,竟把云婧儿忘在脑后,现在方才记起。汤予连忙应道:“婧儿姑娘,我在这里。”说罢顺着喊声寻了出去。
不多时汤予回转,身边已多了一名十六七岁的标致少女,不是云婧儿是谁?在场众人云婧儿一个也不识得,颇有些好奇,等她看到昆仑奴铁磨,那巨大的身形使她不由得张大了嘴巴,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
女子让昆仑奴铁磨当先引路,邀汤予往居所详谈。众人跟随在后,依次而行。走了大约一柱香的功夫,林木山石间果真闪出一座宅院。宅院不大,门口无石狮,门上无匾额,显得古朴幽静。若非有人带路,想找到这里当真不易。
昆仑奴铁磨伸手在黑漆的院门上敲了几下。院门从内打开,一名六旬老翁见到女子归来,恭恭敬敬的退到旁边。众人鱼贯而入,穿厅过巷,来至一间厅堂内分宾主坐好。汤予四下观瞧,只见房间布置的简单典雅,不带半点俗气。几把花梨木的交椅围在两侧,一张长案面南而设,桌案上摆着一具小鼎。小鼎颜色青黑却隐隐泛着光芒,鼎上云纹为饰,密密麻麻篆刻着蝌蚪一样的文字,不知写的什么,反正一观即知应是年代久远,价值连城的古物。正中白墙上挂着一张画像,画像中一人端坐骏马之上举目远眺,身后旌旗卷舒,万军拱卫。只寥寥数趣÷阁却把马上之人的神武与霸气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如此一张佳作,令人奇怪的是没有署名,不知何故。而右首墙上乃是一幅墨宝,四个斗大的黑字“不矜不伐”格外醒目。字体苍劲有力,气势磅礴,绝非出自寻常文人之手。
女子命人奉上香茗请汤予品尝。汤予接过茶碗饮了一口,顿觉入喉微苦,随即香气上涌,满嘴尽是桂花的芬芳和茶叶的淡雅之味,使人百脉尽通,神清气爽。B
女子说道:“汤大侠,寒舍简陋,如有不周之处,还请多多见谅。”
汤予点点头,说道:“夫人客气了。”汤予说完又喝了一口茶水,放下茶碗说道:“身处洛阳繁喧之地,想不到居然能有如此一座清幽的所在,当真不易。”
女子轻叹一声,说道:“这座府邸原是当朝首富郑凤炽的私宅,其耗资巨万买下这片树林,又命人在林中精心修建了一座宅院,用以消暑之用。家夫承继曾有大恩于他,郑凤炽感激涕零就把宅子相赠。恰巧妾身喜静,便和承继居于此地。”
汤予不认识郑凤炽,不过对他的名字也有所耳闻。其是五姓七望荥阳郑氏的子弟,亦是本朝的一位巨贾富商,专门从事丝绸买卖,整个大唐的丝绸从制作到贩卖皆被他垄断。凭借雄厚的财力,郑凤炽经常和达官贵人来往,他的家产遍布全国各地。郑凤炽曾经讲过一句豪言壮语:终南山上每株树挂绢一匹,山树挂满,我家里还有余绢。当时的丝绢是王公贵族享用的奢侈之物,可见郑凤炽绝对是一位富可敌国的大人物。但就是如此一位大人物,下场却凄惨无比。天后武珝笃信佛教,知其家财万贯,命他捐出钱来修建寺庙。郑凤炽不从,武珝震怒,将他关入天牢,家产一律查抄。想不到堂堂的大唐第一巨富最终竟被活活饿死狱中,真是使人唏嘘不已,这也是中国百姓为何自古畏官的原因。
汤予环顾四周,不由得说道:“想不到剑神李承继就居住在此。”
女子站起身指了指室内的桌椅和器具说道:“是的。承继得了宅子后并未修葺,力求维持原貌。”她说着双睛渐渐停留在两旁挂着的字画上面,眼神中流露出一种难以形容的神情,悠悠的说道:“只有这些字画,承继视若心肝,命人重新装裱挂好,若得闲暇就会一个人默默的看上许久……”
汤予闻听朝字画瞧去,只是他肚子里的墨水有限,瞅了半天也没看出那几张字画好在哪里,居然会让李承继奉为至宝?
女子忽的笑了笑,说道:“汤大侠见多识广,觉得这些书画如何?”
汤予自幼家贫,根本没有读过书,连字都是闯荡江湖后才慢慢认得的。若是问他些剑法招式,他或许还能说上几句,让他品评字画,简直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但既然女子出言询问,汤予又不能不答,只得装模作样的看了看,应道:“不错,不错。剑神李承继的心仪之物,必然是出自名家之手,不可多得的佳作。”
女子不明内情,听汤予称赞很是高兴,又问道:“汤大侠可看出画中之人是谁?”
汤予连连摇头,说道:“是谁?”
女子语气变得十分尊敬,说道:“便是我大唐开国之君,太武皇帝,高祖陛下!”
汤予一震,脱口说道:“喔。”
女子接着说道:“也是家夫承继的祖父。”
汤予想到剑神李承继的身世,一时无语。女子自顾自的说道:“此画乃王珪所画,王珪曾任太子中允,亦是建成公的亲信之人。武德三年重阳节之日,太子建成公带王珪王大人入宫陪高祖陛下赏花饮酒。席间高祖陛下得悉王珪擅长丹青之术,命他为自己作画。王珪当场画下了这幅《平定天下图》。高祖陛下大喜过望,厚赏了王珪,并把此画赐给太子建成公,建成公得画后小心珍藏。后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屠弟,建成公惨遭毒手。其部下拼死救出尚在襁褓中的承继,这幅画也得以侥幸保存下来……”
玄武门之变过去数十年之久,现在忽然被女子提起,汤予联想起当日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惨状,仍旧不免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