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对于后世人来说都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何况更为传统的宋人。

就连秦慕慕都在侯府中准备了丰盛的美食和糕点,千叮咛万嘱咐叶安晚上不得迟到,作为家主他必须陪着一大家子人守岁过节。

宋人对年节的重视可谓上了新高度,虽唐时也重视新年,但老李家和老赵家不同,老李家更为开放自由些,热闹空前,而老宋家对于恢复汉家传统礼制有着一股“变态”般的执着。

年节的礼朝会不只礼朝,还有礼朝,不用说这些依旧是赵二搞出来的东西。

对赵二的评价各有各的看法,且不说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单是眼下的大宋便已众说纷纭。

毕竟关系到江山社稷以及法礼的正统,没人议论是不可能的,就连东京城的百姓也在私下之中悄然议论过些,更别说是朝中文武。

赵二一辈子都在为自己洗清嫌疑,如果他真的不在乎也就不会想要在文治武功上胜过兄长赵匡胤一头了。

有人说他窃取了兄长打下的江山,有人则说他保住了来之不易的大宋基业,当然更有人说他戕害兄长视同谋逆。

眼下老赵家的传承已经在了太宗的血脉上,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要不然就按你赵光义当初说的,直接传位给太祖一脉啊!

于是乎,为了彰显法礼,为了保持正统,赵二在文化建设上煞费苦心,于是大宋的礼朝也是极为隆重。

叶安看着身上正四品的朝服只能用一个“服”字来形容,好家伙上身用朱衣,下身系朱裳,这便是绯色罗袍裙、内里再衬以白花罗中单,束以大带,外再以朱红革带系绯罗蔽膝。

根本就不是如同后世影视作品中那般的宽大腰带,而是松弛有度的插在腰间,并且多余部份还要特意穿好,并将最前端的花纹露出。

方心曲领为饰挂在脖子上类似于餐巾似得东西,象征着“天圆地方”“象法天地”,再挂以玉剑、玉佩、锦绶,着白绫袜黑色皮履。

一套衣服算下来,成本至少在数百贯钱以上,这还不算所佩戴的玉器,就拿自己这种正四品的侍制阁馆官来说,用的不是一般青玉,而是上好的羊脂玉。

宋人便已知晓为了追求美观,统一服饰是最好的选择,朝服用来区别官职高低的唯一手段便是六品以下没有中单、佩剑及锦绶。

随着宫城角楼上的钟声响起,叶安不用自己去寻位置便已经有人簇拥着他向前走,身为天章阁侍制,无论是在差遣还是在品秩上都是相当不错的。

不要小看叶安的这份文资身份,在大宋的朝堂上他是特立独行的异类,天章阁侍制乃是妥妥的文资,而皇城司管勾则从未有过文资充任。

可以说叶安是大宋开国以来唯一一个“文武全才”的京朝官。皇城司管勾一般不会有人提及,文资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这样算,叶安差遣和品秩便是妥妥的正四品高官,再算上勋爵已经可抵从三品。

馆阁学士也有高低之分,地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观文殿、资政殿、保和殿、端明殿、集贤殿、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

这些殿、阁的直学士均为从三品,待制为四品,直阁称为“直龙图阁、直天章阁、直宝文阁……”为正七品。

叶安以如此年纪便能得到天章阁侍制的差遣,在寻常朝臣眼中自然算是前途无量,殿、阁乃是禁中所在,能在其后加职衔便是天家的一种恩宠。

就连王曾也不过是集贤殿大学士,而吕夷简为资政殿大学士而已……

不得不说大宋的礼朝实在威武,大庆殿被装饰一新,高大空旷的宫殿中只有内侍贴墙站着,左右金吾、六军、诸卫勒所部,列黄麾大仗从大庆外按照武职高低一直排列到殿庭之中,一如常仪。

随着陈彤高声的唱诺,礼朝会的步骤也在他略带尖锐的声音中缓缓开始。

文武百官、客使等俱入朝,文武常参官朝服,陪位官只能穿公服,太乐令、乐工、协律郎俱入就位,中书侍郎以诸方镇表案、给事中以所奏祥瑞案,俱在大庆门外之左右。

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宝郎奉宝,俱诣合门奉迎。官、客使、陪位官俱入就位立定,侍中版奏请中严,又奏外办。

殿上承旨索扇,赵祯服衮冕,御舆以出,曲直华盖侍卫如常,协律郎举大麾,宫县奏《干安》之乐,鼓吹振作。赵祯服衮冕,执珪,出自西房,即御座,坐北朝南,以扇遮盖。

扇开,协律郎偃麾戛敔,乐,符宝郎奉宝置于御座前,这时便轮到官员进殿了,文武三品以上、尚书省四品自大庆门入。

三品以上官初入门,奏《正安》之乐,至位,乐止。中书侍郎、给事中押表案、祥瑞案入,于东西阶下相对立。侍郎、给事置表、瑞案讫,各还侍臣班,起居郎讫还表、瑞案位。

中书门下、学士、两省、御史台、供奉官横行北向,乐止。典仪赞再拜,在位官拜舞起居,暂代相公之位的李迪以及中书令、门下侍郎等官俱降至两阶下。

李迪诣西阶下,升降皆礼官、通事舍人引,余官止通事舍人引之,这时候才轮到其他官员入殿,每行,乐作,至位,乐止,解剑脱舄,升殿,不可有丝毫错处。

中书令、门下侍郎于各案取所奏之文,也同样解剑脱舄,以次升,分东西立于殿中。李迪至御座前,北向跪奏。

这一套流程下来,是个人也累的不行,但对于文武官员甚至是皇帝来说都不能有一丝懈怠,这是大礼仪,代表的不光是天家颜面,更是大宋的颜面。

这种重礼朝会一般不会讨论实质性的政事,更多的是一种仪式,当然也有接见外朝使者的步骤,只不过和后世一样,所谓的接见外朝使者都是早已演练好的,在大庆殿中的召见不过是走个形式,各国使者向大宋的官家献上礼物,上恭贺的奏疏,而赵祯进行回礼或是册封。

各地的庆贺奏疏堆在镇表案上,而关于祥瑞的奏疏则放在祥瑞案上,待会有中书侍郎、给事中分别宣读,这就是礼朝会的意义所在。

将一年之中的好事报告给皇帝,报喜不报忧……谁会在大过年的时候给皇帝添堵?!

.

我欲乘风归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