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漫珍喜滋滋跑来找白苏一起照相,就听到了戚校长跟儿媳妇说了什么。
跟白苏相处几天,倪漫珍很熟悉她的情绪。
看她眼底的笑意很浅,就知道她不喜欢有人和稀泥。
哪舍得让儿媳妇受委屈?
倪漫珍心里涌上怒意,转过屋檐走出来了。
戚校长没想到,他跟白苏说的话,被人听了去,并且对方还是秦书记他妈,白大夫的婆婆。
看来他堂弟说的是真的,眼前这位就是从京城来的,白大夫跟秦书记的事儿真要成了。
只是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戚校长人都不利索了。
一时被护犊子的倪漫珍女士,怼得哑口无言。
为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堂弟,他厚着脸皮跑一趟和平大队求人,老脸要丢光了。
白苏以为,兰花毕竟还在前进小学教书,不想将事情闹得很僵。
她婆婆已经帮着敲山震虎,白苏就给戚校长一个台阶下,说了自己的难处。
“校长,你看我一个管药坊的,如果插手的县委的工作,那成什么人了?”
白苏打个比方:“这就跟娇娇婆婆管学校的事儿一个样。”
“娇娇婆婆要插手学校的工作,您这儿乐意吗?”
戚校长哪敢说愿意,那不就证明他这个校长做得糊涂吗?
他这个位子还要不要了?
他忙表态:“白大夫,是我想岔了,这事儿当我没提过。”
在白苏这儿碰个软钉子,戚校长骑着自行车带儿媳冯娇娇回去了。
倪漫珍女士脑袋一发热,冲上来帮了儿媳妇。
等人一走,她有点犯愁:“小苏,我是不是不该掺和啊,兰花还在学校教书,得罪人不好。”
白苏觉得他婆婆没怼错,她其实很烦没弄清楚事情,就和稀泥的人。
不接受和解,弄不好回头还会传她不给面子。
“妈,没有的,我觉得你做得很对。”
白苏夸她:“您就是最好的婆婆了,舍不得我受委屈。”
“就是啊,凭什么让我儿媳妇受委屈?小孔跟我说了,那个戚支书不是好东西,你辛苦将药坊办起来,他们想摘现成的果子吃。”
“哼,欺负我儿媳妇,我骂不死他。”
倪漫珍女士太可爱了!
白苏挽着她:“妈,咱们要林教授帮着照个相吧,我留着当纪念。”
对了!
她是来照相的。
一气之下,将这事儿搞忘了。
“照,照!”
倪漫珍忙挽着白苏:“咱们娘俩多照几张,寄去京城给你爸看看,还得跟荷花她们也照几张,让老秦同志知道,他也是有孙女儿的人了……”
随着白苏和周长卿回到大队药坊,戚支书也是感觉一切越来越脱离他的掌控,病急乱投医,这才找到了同宗的戚校长。
想着戚校长是兰花的领导,白苏要给几分面子。
得知戚校长说合失败了,戚支书一开始惶恐不安,见白苏和周长卿也没什么动作,他松一口气。
不看僧面看佛面!
他觉得白苏到底还是给了戚校长面子,不打算追究他之前帮着殷新民的事情。
李志强最近很少出现在大队部,戚支书找不着人,按说孔教授林教授也该回城了,现在李志强都不跟他商量,公社那边也没个信儿。
戚支书想问清楚这件事,就来药坊找李志强。
刚过了石桥就看到药田旁站了一圈人,李志强陪着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站在田埂上,指着药田里种植的山药藤在说什么。
看清楚跟在他们后边的,赫然有几个熟悉的面孔,是长丰公社的同志。
戚支书心里咯噔一下,猜到李志强陪着的人,极有可能就是公社新上任的赵书记。
赵书记来了大队,李志强竟然瞒着他?
这个认知,让戚支书心里怒火中烧。
他阴郁的沉下了脸。
知道现在还不是跟李志强算账的时候,他调整一下情绪打起精神,大步朝田埂上走。
还在几步外,他满脸堆笑:“赵书记,您好!”
“志强,你也是,赵书记来视察,你怎么没跟我说一声。”
戚支书看着李志强,话里的意思很明显了。
不待李志强说话,新上任的赵书记笑眯眯解释:“不怪李志强同志,药坊是咱们县里的重点扶持单位,是我想来了解了解药坊的发展,看看药田的种植情况。”
“所以就瞒着你们大队部的人,悄悄来了!”
赵书记伸手拍了拍李志强的肩:“李志强同志刚好在这儿,这不就碰上了。”
替李志强解释完,赵书记爽朗的大笑。
“戚同志,你来得正好,一会儿还得辛苦你让社员同志和知青们放下手头工作,召集他们开个会。”
赵书记还和蔼的问戚支书:“你们大队平常在哪儿开会?”
是想宣布恢复高考的消息吗?
陆兰花收到省城的报纸后,这个消息在知青和社员同志中间传开了,按说是时候该到上面下通知的时候。
戚支书马上积极回应:“大队打谷场!”
“好,那就大队打谷场。”
赵书记一锤定音,将开会的地点定在了大队打谷场。
为了不耽误知青和社员同志干活,时间就定在中午吃完饭休息的时候。
赵书记让他帮忙通知大队社员和全体知青,戚支书悬着的心落回实处。
因为赵书记跟他说话和蔼可亲,还撇开李志强将事情交到他手上,没有将他边缘化的意思。
“全体社员,全体知青同志注意了,长丰公社的赵书记要在咱们大队打谷场召开会议,宣布一条重要消息,社员和知青们听到这条广播,请务必吃完中饭赶到大队打谷场。”
“不许缺席,不许缺席,缺席的扣工分!”
戚支书扯开嗓子,拿着大喇叭喊了三回。
和平大队好久没在大队打谷场开会了,还是全员参与的会议。
听说要扣工分,大家也不敢耽误事儿,吃饭中午急匆匆往大队打谷场赶。
连药坊这边的知青,也匆忙热好饭,吃完饭一起往大队打谷场这边来,等白苏和周长卿带着他们赶到的时候,大队打谷场已经人山人海。
先到的社员和知青们在议论纷纷。